目录目录 01编制依据 02 编制范围及目的 03 工程概况 03.1工程概述 03.2主要技术标准 (1)3.3工程特点 (1)3.4地震动参数 (2)4 隧道质量缺陷的整治原则 (2)5 隧道质量缺陷的类型 (2)6 脱空整治方案 (2)6.1原因分析 (2)6.2整治措施 (2)6.3二衬与初支间脱空处理措施 (2)6.4初支与基岩面脱空处理措施 (5)7衬砌欠厚整治方案 (8)7.1原因分析 (8)7.2程度判定 (8)7.3整治措施 (9)7.4拱墙欠厚拆换处理措施 (9)7.5拱墙欠厚钻孔注浆与锚固补强处理措施 (12)8衬砌局部裂缝整治方案 (15)8.1原因分析 (15)8.2整治措施 (15)8.3沿缝凿孔压浆处理措施 (15)8.4沿缝凿槽压浆处理措施 (17)8.5施工注意事项 (18)9钢筋外露与保护层不足的整治方案 (18)9.1原因分析 (18)9.2整治措施 (18)9.3钢筋外露和保护层不足的处理措施 (19)9.4施工注意事项 (19)10渗漏水整治方案 (20)10.1原因分析 (20)10.2整治措施 (20)10.3衬砌内部渗漏水埋管注浆处理措施 (21)10.4衬砌渗漏水凿槽处理措施 (25)10.5衬砌渗漏水裂缝嵌缝处理措施 (26)10.6衬砌局部面渗处理措施 (27)10.7施工注意事项 (30)11.二衬问题整治方案 (31)11.1原因分析 (31)11.1.1.二衬脱空现象及不密实原因分析 (31)(1)混凝土收缩徐变,造成留有空隙; (31)(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偏大、混合料塌落度过大、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离析造成局部脱空; (31)(3)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将拱顶部分空气密闭在狭小空间内无法排出,造成留有空隙; (31)(4)端头封堵不严密,在接头处留有空隙。
(31)(5)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经对取芯部位所在的整板衬砌回弹及再取芯结果分析,衬砌台车预留振捣窗口附近混凝土强度高于其他部位;个别隧道仰拱填充施工时,振捣不到位;仰拱与拱墙线性控制不到位,导致二次衬砌台车就位后与仰拱顶接触不密实,封堵不严,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造成漏浆严重,混凝土不密实; (31)(6)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度不好导致防水板铺挂时背后空鼓,浇筑衬砌混凝土时浇筑不充分,造成隧道拱部脱空现象。
(31)(7)现场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监控不到位。
(31)11.1.2.二衬厚度不足原因分析 (31)二衬厚度不足主要原因是:二衬在模筑前,未进行断面检测,部分地段初支侵限。
技术人员检测责任心不强,对侵限断面未处理就施做二衬;测量存在误差、台车就位后净空厚度未检测也是导致厚度不足的部分原因。
(31)因二衬浇筑后背后脱空,造成二衬脱空处厚度不足。
其原因分析见二衬脱空现象及不密实原因分析。
(32)11.2整治措施 (32)我标段针对隧道自检及第三方检测结果,对所发现的隧道质量缺陷进行进一步确认,根据确认结果,针对性制定具体问题整治方案。
(32)针对衬砌背后空洞检查结果,调查二衬的外观质量、是否存在裂纹等衬砌质量缺陷;敲击衬砌后发现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初步确定隧道空洞范围;通过人工钻孔方式确定空洞边界,确定空洞纵向长度、横向宽度等方面参数。
(32)针对隧道衬砌密实度强度调查结果,对衬砌密实度不够的部位,采取在能取芯部位取芯检验混凝土强度,对于不能取芯地段采取回弹仪检查混凝土强度。
(32)针对隧道仰拱密实度检查结果,采取钻孔取芯试验方式对仰拱质量缺陷进行调查。
(32)11.3处理方案 (32)不密实地段二衬强度满足设计值时处理方案 (32)当不密实地段衬二衬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值时,采取钻孔注浆方式处理。
(32)不密实地段二衬强度低于设计值时处理方案 (32)当二次衬砌不密实段落的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值时要严格进行凿除,并再次加强填充处理。
(32)11.3.1机具及劳动组织: (32)机具设备:电动空压机1台,风枪1台,注浆机1台,砂浆搅拌机1台,注浆机平台1个;人员组织:空压机操作1人,钻孔1人,注浆4人(含拌料),安、拆管1人。
(32)11.3.2注浆压力和注浆施工: (32)注浆孔的布置间距为1.0m×1.0m,钻孔直径φ42,可根据实际的衬砌缺陷范围,对钻孔布置针对性调整; (32)注浆材料根据图纸要求可采用微膨胀性水泥净浆,水灰比0.8:1,根据试验并审批后的配合比实施,注浆压力0.2MPa。
采用逐渐加压式注浆,当压力注浆上升、流量逐渐减少、注浆压力达到终压并稳定5min以上,吸浆量很少或不吸浆时即可结束该孔注浆。
注浆完毕后用同标号混凝土浆封闭注浆孔,堵塞密实。
(32)11.4施工注意事项 (32)11.4.1施工措施 (32)⑴注浆时于孔口设置φ32孔口管,并用植筋胶锚固于φ42注浆孔内,注浆过程中,相邻注浆孔应设置孔口塞,以免跑浆; (32)⑵施工前应先进行注浆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注浆参数; (33)⑶衬砌背后注浆时隧道纵向应由下坡方向向上坡方向进行;横向应先注边墙孔、两侧孔,再注拱顶孔; (33)⑷应对钻孔进行编号,钻孔及注浆过程中应对钻孔、注浆压力、注浆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钻孔情况确定注浆钢管长度; (33)⑸注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衬砌状况,若发现衬砌有异常、变形、开裂或既有裂隙有加速发展趋势等,则应立即停止注浆,以确保衬砌安全; (33)⑹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随钻随注以免跑浆; (33)⑺注浆完成后,应及时采用可靠的封堵措施,防止浆块掉落,影响施工及运营安全;.3311.4.2安全措施 (33)⑴钻孔施工要严格控制,钻孔剩余5cm时要改用人工凿孔,并经常检查是否凿穿二次衬砌,一旦凿穿要立即停止钻孔工作,杜绝对防水层造成损坏; (33)⑵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电源线路和注浆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33)⑶经常检查和清洗注浆管,防止管道堵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⑷注浆平台放置要平稳,四周应设1.2m高防护栏杆,洞内车辆通过支架时,必须慢行,并有专人指挥,防止撞击支架; (33)⑸注浆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使用防尘用具和胶皮手套; (33)⑹注浆管连接必须牢固,设专人负责,防止注浆管接头脱落伤人。
(33)12隧道质量缺陷整治管理结构 (33)13劳动力及机具、设备配置 (33)14质量保证措施 (34)14安全保证措施 (35)15环保、水保措施 (36)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方案1编制依据(1)《苦柏杨隧道设计图》(成贵施隧-31);(2)《月亮湾隧道设计图》(成贵施隧-30);(3)《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成贵施隧附02);(4)《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指南》(TZ331-2009);(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0)《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铁运函[2004]174号);(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0);(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3)《地下工程防漏治理技术规程》(JCJ/T212-2010);(14)《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指南》(TZ331-2009);(15)《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16)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成贵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7)第三方检测结果。
2 编制范围及目的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CGZQSG-3标段三分部区段内共有隧道两座,分别为苦柏杨隧道和月亮湾隧道;本方案的编制为上述两座隧道质量缺陷的整治提供理论依据,指导隧道质量缺陷全过程整治作业,使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预防施工中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质量缺陷整治施工顺利进行。
3 工程概况3.1工程概述月亮湾隧道全长380m,起止里程D2K95+195~D2K95+575,全段均为Ⅴ级围岩。
本隧位于宜宾市泥溪镇毛溪沟村,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地形有一定起伏,丘高与槽谷相间分布,残丘低矮浑圆;进口纵坡较陡坡度20~40°,进口纵坡坡度10~25°,地面海拔高程320m~380m,最大高差60m,地面地表基本为旱地、灌木,基岩零星出露,洞身左为乐宜高速公路,交通条件较好,环境对工程影响较小;隧道最大埋深为32m,洞身最大埋深32m,洞身围岩为软质岩且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支护不及时容易引起洞内坍塌直至冒顶,隧道钻孔中均无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弱发育。
苦柏杨隧道全长445m,起止里程D2K101+025~D2K101+470,全段均为Ⅴ级围岩。
隧道区属丘陵地貌,地形波状起伏,进、出口地形起伏不大,地表多为旱地和水田,种植以玉米和水稻为主的农作物,坡面植被不甚发育以杂草为主,大部分是密林;隧道进、出口都有一条便道横穿线路,交通条件较好;隧道进出口为斜坡~陡坡地貌,进口相对平缓纵坡坡度15~35°,出口较陡纵坡坡度35~60°;地面海拔高程322~372m,最大高差50m,隧道最大埋深38m。
3.2主要技术标准3.3工程特点月亮湾隧道全长380m,深部为储气结构,其周边分布有大型天然气田,全段均为Ⅴ级围岩,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隧道位于丘陵地区,地形有一定起伏,隧道自进口至进口为连续下坡,在隧道施工期间排水需进行统一规划,保证排水畅通。
隧道进口靠近乐宜高速公路,进口位于山谷中,需修建便道进行施工,交通条件较好,施工材料、设备进场较为方便。
隧道进口坡面仰坡上方D2K95+195~D2K95+250及其左右各20m范围存在危岩落石,主要为泥岩砂岩差异风化形成的孤石,块体以0.5~1m见方为主,对隧道进口施工影响较大。
全段地下水弱发育,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酸性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2,总体而言,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
苦柏杨隧道全长445m,隧道位于川南大塔场气田区北西翼附近,全段均为Ⅴ级围岩,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隧道位于山区,地形波状起伏,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上坡,在隧道施工期间排水需进行统一规划,保证排水畅通。
隧道进、出口都有一条便道横穿线路,交通条件较好,施工材料、设备进场较为方便。
D2K101+441~D2K101+478段隧道洞顶为厚层砂岩的危岩落石,对隧道出口的安全存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