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德法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讲稿
德法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讲稿
(1)内容:、确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德国由22个邦国和三个自由市组成,帝国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掌握 立法、司法、行政、外交、军事、经济最高权力,各邦国保留部 分自治权。
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联邦制 体现出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原则?有何影响?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结合原则;德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 一,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了国家政策、 政权支持,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地方分权则有利于地方发 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1870年后共和派和帝制派的斗争
1.背景: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军还占领着法国大片领土(民族危机); 人民掌握着武装力量;共和派和帝制派围绕政权形式斗争激烈;国 民公会中保皇派在席位上占优势,但内部矛盾重重。 2.保皇派的统治 建立:梯也尔出任总统,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麦克马洪的统治:企图恢复帝制,但是遭到广大工农群众、士 兵、共和派的反对,加之内部矛盾重重,复辟计划难以得逞。
一、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法国国情) 1.政治: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等级森严,特权盛行,封 建势力强大。
历史从987年开始,1589年法国的波旁王朝开始统治法国,路易 十六时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从时间上看,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 会。
2.思想: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专制制度 及其天主教会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为大革命做了思 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3.经济:资本主义发展速度快,但是整体上处于工场手工 业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同专制制度之间矛盾异常尖锐。
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体的频繁变动:
法兰西王国 843—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反复、艰难的过程
波旁王朝复辟 1815--1830 七月王朝 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2--1870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程标准: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 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 展中的作用。
本课总体 知识结构
民 主 政 治 的 扩 展
法兰西共和历程
代 议 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制 宪法的意义 在 德意志的统一 欧 洲 德意志君主立宪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 宪法的意义 扩 展 代议制度的作用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1940
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司 法 独 立
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的政党组成内阁
结合图示及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法国《1875年宪法》体现什么样 的政权组织原则?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的关系如何?行政权和立 法权之间的联系?该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也体现了三权分立即权力的平衡和制约的原则,以代议制为基础。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参议院有权否 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体现出权力的平衡和制约:总统由参众两院 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参众两院掌握 立法权,经过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经众议院同意可以 解散众议院;总统经众议院同意可以任命内阁,体现出立法权控 制行政权。 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 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国内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 奠定了议会共和制的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法国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 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总 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则是体现了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 物。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1
时间
观察上述两个图示,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法国共 和政体确立有何特点?并思考这种特征对政治、经济产 生了什么影响?
艰难、反复、激进,毫不妥协(政局动荡不安,党派林立,执政者 更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从政治势力上看,既有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势力、资产阶级内部 共和派和帝制派(保皇派)之间的较量,但是总体上看主要是资 产阶级内部保皇派的较量。 影响:激进的政治斗争政治上导致法国政局动荡不安,严重阻碍 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君主专制100年,启蒙运动近100年,动荡80年,只有斗争,没有 进步,产生了12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学会妥协,通过了1875年宪 法。
五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意志统一前的基本情况 政治:19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发展要求结束 分裂局面;普鲁士邦国具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同时还具有专 制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地主在德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 材料一: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使我们坚定的指出, 这就是德意志,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 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 士。 ——歌德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块地方。 ——席勒 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各种货币种类达到6000多种。除 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 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却要经过 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十次关税,沿途缴纳关 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大国崛起》
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的分配:
结合图示及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和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2).性质:是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 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特征:是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 家半民主的国家;皇帝权力巨大;普鲁士官僚(容克地主)居统 治地位,资产阶级处于从属地位。
普鲁士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 欧洲第一,……普鲁士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强大军事力 量的源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以武力 2.过程: 使德国资产阶级为容克贵族阶级所威慑,1871年成立 德意志帝国,1871.4通过宪法。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政体
共和制
二.大革命后法国政体的频繁变动
(1792第一共和国 1804)
(1848第二共和国 1852)
第三共和国
(1871-1940)
七月王朝
君主 立宪
帝制 封建 专制
1789大革命爆发 推翻1804-1814)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1852-1870)
波旁 王朝(1815-1830)
四、一票共和——《1875宪法》: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元首 军队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 行政 选连任;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组织内阁 任命一切文武官员,缔结条约 (总统) 选 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
负 责
出
立法
(议会)
参议院: 间接选出, 有权否决议案 众议院: 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可提出通过
3.评价:
进步性: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的确立,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 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推动德国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德国 资本主义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跻身世界强国 之列。 局限性:把普鲁士的专制、军国主义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国, 造成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极强的专制性,同时资产阶级的要求和 容克地主的专制、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具 侵略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