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方案第一节、总则1.1、为确保本工程沥青砼路面质量,统一规范沥青砼路面施工,做到有章可循,减少盲目性,避免质量隐患或损失,特制定《机场路景观改造及南干道改扩建工程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1.2、工程地点机场路西起机场站前中央环岛,东至107国道机场立交,道路全长约1公里,红线宽41~51.5米,主要以拓宽改造及景观改造为主,由现状的4—6车道改为8—10车道;机场北干道北接现状机场北干道--机场七道路口,南与机场站前中央环岛相接,道路长约800米,以路面改造为主,其中机场站前中央环岛内北干道约400米归入机场路;机场南干道为城市次干道,北起机场站前中央环岛,南至机场南路菱形立交,道路全长约3.41公里,红线宽度40米,为道路改扩建和新建道路,改造为双向6车道。
1.3、编制依据1)施工图及承包合同等文件。
2)本合同工程现场考察情况。
3)本公司承建类似规模工程施工经验及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4)现行国标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现行有关规程。
1.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路面排水、防护工程、地下管线、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施工。
不得污染已施工的路面。
1.5、妥善处理施工废料,不得随地抛弃废料,造成环境污染,工程完成后必须按照合同文件要求清理场地。
1.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准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手段。
1.7、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技术,铺筑生产试验路,并通过试验路面施工达到以下目的:1)验证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确定正式施工的最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通过试验段路面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组合方式,落实技术培训、技术岗位及最佳工艺流程和生产效率。
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时间及温度,以及沥青与集料变化波动的调控手段等施工工艺。
4)通过试铺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摊铺进度、摊铺宽度、松铺系数,碾压的机械组合,梯队摊铺的两台摊铺机的摊铺厚度和宽度的协调方式及合理间距,自动找平方式等施工工艺。
5)通过碾压确定适宜的压路机类型和数量,压路机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施工缝处理方式等。
6)建立用钻孔法测定压实度的相关关系,确保空隙和平整度的双向控制模式。
7)建立快速测定油石比与试验室配制沥青混合料标准样品,油石比的相关系数,以便较快地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8)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试验路面层施工和现场检验对现行路面设计的工艺可行性和路面的各项性能予以评估和预测,通过对各道工序的偏差分析,提出合理的工艺控制参数和改进措施。
9)配备畅通的通讯和指挥系统。
第二节、施工准备2.1、沥青路面施工的各种机械设施配套齐全,保证路面施工的连续性,满足施工进度和合同工期要求,主要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数量如下:2.1.1、拌和设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式拌和机;每小时总产量不低于200吨,并满足以下要求:(1)热料仓不少于4个,配备电子重量传感器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能准确控制材料数量和温度。
(2)集尘装置具有二次除尘设备,能够收集全部或部分粉尘,而不让有害粉尘逸散到空气中去。
(3)混合料拌和应由计算机控制,能逐盘打印集料和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
(4)拌和场布置应高度重视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影响周边居民。
2.1.2、沥青储罐有2个以上的沥青罐,能保温储存和加热,足以满足拌和机的的需要,拌和场还必须配备一套沥青拖桶装置。
2.1.3、运输车辆采用载重20T的施耐尔牌自卸车20台,运送沥青混合料的卡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和墙板,并各有一个保温帆布蓬,用于保持温度,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厢,为防止路面的污染,必备汽车轮的机具。
2.1.4、摊铺机数量采用2台,按路宽、摊铺可调宽度,安装有可调的活动熨平板式整平组件,整平板在需要时可以加热,摊铺机应有一套夯板和一个可调整振幅的震动整平板的组合装置,夯板与震动整平板的频率,应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两台长度不小于12m的平衡梁和两套自动滑撬,并牢固地安装在摊铺机两侧,与整平板自动控制的传感器相结合,控制混合料铺面的摊铺厚度和平整度。
2.1.5、压路机双钢筒双驱双振式压路机:10~18T,振幅和频率可调,数量不少3台,其中18T双钢轮压路机1台,初、终压用。
轮胎压路机:18~25T、1台,复压用。
小型振动压路机路机:1~2T、1台。
2.1.6、其他设备,乳化沥青洒布车1台,洒水车1台,装载机1台。
2.1.7、建立工地试验、检测流程,试验设备经过质监部门计量认证,质量可靠,精度高,主要试验检测项目和主要试验设备如下:(1)沥青延度仪(不小于100cm),针入度仪,软化点仪,道路沥青标准粘度仪,闪点仪,薄膜烘箱等各1套。
(2)马歇尔试验,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1台,马歇尔击实仪1台、自动打印机1台、真空泵1台、电动脱机1台,其他附件若干。
(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试验,抽提仪一台。
(4)颗粒分析,标准筛1套、台称1台、电子天平1台。
(5)含水量、烘箱至少2台。
(6)密度试验,浸水天平1台,李氏比重瓶4个,最大理论密度仪1台,气压表1只。
(7)针片状含量试验,游标卡尺1把。
(8)压碎值试验100~200吨压力机1台,压碎值试验仪1套。
(9)压实度试验,取芯机1台,锯切机1台。
(10)抗滑性能试验,摆式仪1台,铺砂仪1套。
(11)平整度检测,连续式平整度仪1台、三米直尺1把。
2.1.8、测量仪器一套。
第三节、材料管理和质量检查3.1、混合料拌和场地基硬化,统一规划,不同材料严格分开存放,保持拌和场进出场道路畅通,正式开工前材料储备足够,购入质量合格的碎石、矿粉、沥青、土工格删、纤维剂等材料。
3.2、材料进场制定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安排或按量进行质量抽检,每天作好检查记录备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各样材料重要技术指标如下:3.2.1、沥青AH-70重交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2.1-1 公路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的技术指标表3.2.1-2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3.2.2、纤维稳定剂沥青混合料中添加聚丙烯晴纤维,以提高路面抗疲劳、抗松散能力。
表3.2.2 SMA用聚丙烯晴纤维技术质量指标3.2.3、粗集料上面层粗集料采用辉绿岩,有良好的嵌挤能力,其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对抗滑表层的技术要求,并具有更高的抗压要求。
表3.2.3-1 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指标中、下面层粗集料采用石质坚硬、表面粗糙的碎石集料。
表3.2.3-1 中、下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指标3.2.4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石灰石或其它碱性岩石扎制的集料,要求清洁,不含泥土。
表3.2.4 细集料质量要求3.2.5矿粉矿粉采用石粉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加工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保持干燥、不结块。
表3.2.5 矿粉质量技术指标3.2.6、透层和粘层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沥青采用品种为阳离子乳化沥青PC-2;乳化沥青封层用量为0.7~1.5L/㎡;在乳化沥青上洒铺3~5mm石屑,用量为2~38m3/1000 m2。
乳化沥青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之要求,并参照下表质量指标。
表3.2.6-1 封层乳化沥青技术指标粘层沥青采用品种为阳离子乳化沥青PC-3;乳化沥青封层用量为0.3~0.6kg/㎡。
要求在热拌沥青混凝土各层之间设置粘层。
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之要求,并参照下表质量指标。
表3.2.6-2 粘层乳化沥青技术指标3.3、粗集料存放按分层堆垛,分层设置10-15度倾角,汽车紧实卸料,然后用推土机推平,以减少集料离析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往下卸料。
3.4、对矿粉、石灰、水泥等细料采用建库存放,以防雨水淋湿,并保持库房干燥,石屑、砂堆放处设置固定或活动式箱盖。
3.5、重交沥青、改性沥青质量严格按照表3.2.1-1、表3.2.1-2和表的要求进行控制,任一指标不满足要求的视为不合格产品。
3.5.1、工地试验室每天抽查1-2次做常规指标检查,并将同一样品留样以备复查。
沥青检验粘度不应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E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
3.6、各种集料质量严格按照表3.2.3表3.2.4的质量指标控制,任一指标不满足要求视不合格产品。
3.6.1、碎石加工,必须保证石质纯净,不得含有石英石,方解石,煤矸石等杂岩,不得含有泥土、风化石等杂物和软弱颗粒。
3.6.2、加工场取样应有专业人员或质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要求用装载机混合后再取样,最好在出料口直接接料取样,当料堆有明显的质量偏差时,应分别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判断其偏差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3.6.3、当上面层采用的辉绿岩石表面裹覆过多粉尘时应清洗,凉干后方可使用。
第四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4.1、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层采用AC-20C型结构,下面层采用AC-25C型结构,上面层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MA-13,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层次综合考虑功能性要求,上面层重点考虑抗车辙能力、抗滑性能、水稳定性兼顾密水性要求;中面层重点考虑渗水性、水稳定性、抗车撤能力、抗裂性能兼顾耐疲劳性能;下面层重点考虑耐疲劳性能、密水性能、抗裂性能兼顾抗车撤能力。
4.2、上、中面层统一采用辉绿岩、SBS改性沥青;下面层也采用A-70#沥青。
4.3、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法,目标配合比控制满足下列技术指标如表4.4所示:表4.4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4.4、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三阶段设计合格后即可开展大规模施工。
4.4.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1)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
分别用施工单位实际使用的矿料进行筛分,用计算机或图解计算各矿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矿料级配在给定的级配范围内,特别是0.075mm、2.36mm、4.75mm三档筛孔通过率宜尽可能在给定级配的中值附近。
(2)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击实温度。
沥青品钟确定后取样进行60℃、135℃、175℃动力(旋转)粘度试验,绘制粘-温曲线,以粘度0.17±0.02Pa.s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以0.28±0.03Pa.s 时的温度作为击实温度,在不能作动力粘度时,也可以根据沥青供应商或有条件的沥青试验室推荐的温度范围确定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