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类股东”问题或出细则 需要符合8大核查界限

“三类股东”问题或出细则 需要符合8大核查界限

针对“三类股东”的IPO审核问题,管理层终于有了比较 明确的说法。据报道,在新一期保代培训会上,监管层 对新三板“三类股东”IPO审核要点进行了
详细阐述。由于三类股东影响挂牌企业的股权清晰、股 权稳定、核查困难等问题,新三板挂牌企业IPO上市时, 三类股东往往会成为企业上市的“绊脚石”。
此次阐明三类股东属性,有利于上市辅导更有针对性。 三类股东再获突破:明确8大核查界限 持股比例5%是道 坎近日,证监会首次明确了三类股东与200
杂。据某通过知名公募基金公司专户资管计划进入新三 板挂牌私募的人士介绍,其2015年下半年趁着新三板定 增热潮通过资管计划耗费4000万元投资一
知名新三板挂牌私募。但资管计划成立之后不久,股票 便进入旷日持久的停牌中。按照约定,若资管计划出现 停牌等不可抗力,则资管计划自动无限期续期,而
现在复牌遥遥无期,资管计划无法退出,投资顾问亦表 示无能为力。投资的挂牌私募正在进行自查整改,自查 整改结束或许面临业务调整,大概率引起股价波动
的,并不违反相关禁止性规定,可以直接申请IPO;如通 过非公开发行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根据《非上市公 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在进行非公开发
行时应先获得证监会核准,其合规性已在非公开发行时 经过审核,可以直接申请IPO。所谓三类股东是指管理人 以“契约型私募基金”、“信托计划”、“资
产管理计划”方式持有企业股份。一直以来,转板过程 中三类股东关注度颇高,但却鲜有人注意到在挂牌企业 产生重大变故时三类股东处置亦较一般股东更为复
为能对上市公司实施一定影响,在股票解禁方面也有更 多限制。如果三类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在审查中会相 对于宽松。这个消息再次被印证。监管部门对“
三类股东”的审核要求包括四个方面:披露法人或机构 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直至自然人或国资主体)“三类 股东”是否有资格作为发行人股东;作为发行人股
东是否符合首发管理办法中的股权清晰要求;是否构成 发行上市的障碍;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董监高及其他核心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两年多来,公募基金人事变动,资管计划原先的负责 人离职,继任管理人不明情况,资管计划其实已经“烂 尾”。
股票配资返息
人公司的审核要求。据报道,在中国证券业协会11月9日10日在深圳举办“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系列培训班(发 行专题)第三期”中,北京国枫律师事务
所执行合伙人徐寿春(注: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马哲已就任新一届发审委委员)透露,“三类股东”暂 为IPO“绊脚石”的原因有三:不利于满足“股
权清晰”的要求;是影响“股权稳定”的判断;缺乏公 开的核查渠道。业内人士认为,5%的持股比例是审查的 一道分界线。持有股权超过5%后便被认定其行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阐明三类股东券商保代向记者透露,会 上传达了最新精神,并介绍了200人公司和“
三类股东”清理要点,并表示通过协议转让导致超过股 东人数200人的,可以直接申请IPO。事实上,上海证券 交易所旗下的“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公众
号发布《企业改制上市30问》,对股东超200人问题作出 解答: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新三板公司在挂牌后,如通 过公开转让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