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一、省情概况贵州简称黔、贵。
北邻四川,南接广西,东界湖南,西连云南,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属贵州高原的主体部分,系高起于四川盆地、广西丘陵间的亚热带喀斯特化高原。
地势由西部海拔2400米以上降到中部1400~1200米和东部的800~500米,呈梯级状大斜坡,再由中部向南、北倾斜降低。
因而乌江、北盘江、清水江、都柳江、涟江等水系由西、中部向北、东、南呈帚状分流。
高原平均海拔虽仅1100米左右,但却分布有高达1500~2500米以上的山脉,如北部的大娄山、东北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及横亘东南部的苗岭。
这些山脉顺应新、老地质构造分布,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大部分地区年均温为14~16℃,最冷月1月均温多不低于5℃,最热月7月多在25℃以下。
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热量较充足,10℃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且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
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气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的明显变化,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综合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但因雨日多达160天,相对湿度常达80%,日照仅1200~1500小时,日照率不足25~30%,故有“天无三日晴”之谚,对喜光作物不利。
又因雨量月变率大,也会出现干旱。
此外,还有春夏的冰雹、“秋风”低温等不利于农业的灾害性天气。
贵州人口3556万,其中少数民族约占31.48%,主要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土家等族。
全省辖4地区,3自治州,2地级市,9县级市,57县,11自治县,3特区。
贵州是江南输出商品煤最多的省份,电力工业水火兼备,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已经开始向广东及邻近省区输电。
原材料工业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材为主,是全国电解铝、汞、钛、铁合金、生铁、钎钢、精锑、磷矿石等原材料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机械电子工业拥有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军工基地和汽车、汽车零部件、磨料磨具、程机械、内燃机、工业轴承、低压电器、精密光学仪器、工业仪器仪表、专用精密机床等一批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雄厚,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轻纺工业包括以名酒、名烟、矿泉水为重点的食品工业,以棉、麻、毛纺和丝织、化织、制革为特色的纺织工业以及造纸等其他轻工业,其中卷烟、醇酒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
矿泉水质优、量大,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粮食、烤烟、油菜、蔬菜、生猪、牛、羊、林木等商品基地逐步建立。
农业生产正向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资源优势贵州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
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优势,构成了贵州现代物质文明的支柱。
贵州是矿产资源的富地,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76种中,有40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21种列1至3位。
富磷矿,是中国磷矿最多的省区,占全国总量的43%;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3.96亿吨,列全国第二;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汞、锑、锰、硫铁矿和水泥原料等矿产都具有优势;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贵州是能源资源的大省,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
水能蕴藏量1874.5万千瓦,列全国第六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全省电网现有发电装机容量433万千瓦,年发电量291.77亿千瓦小时,人均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居全国前列;煤炭探明储量527.06亿吨,居江南各省之首,居全国第五位,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层中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贵州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品种多、价值高。
全省森林覆盖率30.8%,各类建设用材和桐油、生漆、楠竹、松香等林产品享誉四方,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珍稀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
有食用野生植物500多种;工业用野生植物600多种;绿化、美化及抗污染野生植物240多种;有药用植物3700多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杜仲、天麻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华南虎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的“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多民族悠久灿灿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三、黄果树瀑布①瀑布简介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壮观的大瀑布之一。
它位于贵阳以西160公里的白水河上。
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
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
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
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②风景区详情黄果树风景区位于镇宁县境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核心,以千姿百态的瀑布群为主体,融亚热带山水植被风光和布依族、苗族风情、历史古迹为一体,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有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外,还有320国道从景区中通过。
景区规划范围115平方公里,加上外围保护地带约42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的有8.5平方公里的大瀑布景区和3.5平方公里的天星桥景区。
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2米,坐落在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源的白水河上,奔腾的白水河自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中,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白练落潭,彩虹冲天,使游人惊心动魄。
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世界著名瀑布之一。
以它为中心的20公里直径范围内,分布着十多个形态不一,风格各异的瀑布。
集山、水、瀑、洞、峰、林为一体,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之称,主要景点有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镇宁、关岭两县境内北盘江支流、打帮河上游的白水河和坝陵河上,景区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这一带是典型的岩溶地区,长期的河道变迁、袭夺、暗河塌陷,河流下切,致使河床级级跌落,形成多种多样的瀑布。
景区共有地表瀑布18个,地下瀑布14个,可以说是一巨大的瀑布群。
在这些瀑布中,黄果树瀑布是白水河上九级瀑布中最大一级,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除黄果树瀑布外,其四周还分布串串珍珠似的瀑布,如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000米处,高21米的陡坡塘瀑布;下游2000米处,滩面长达350米的螺丝滩瀑布;还有从悬崖绝壁洞口喷吐出来的蜘蛛瀑布;激流滚滚被暗河吞没的银链坠潭瀑布;汹涌澎湃的龙门、关脚峡瀑布;银丝彩带飞舞的帘带瀑布、大树岩瀑布和滴水潭瀑布等。
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不可胜数,但像黄果树瀑布如此集中、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则为我国所独有。
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倾入岩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
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影绰绰,奇妙无穷。
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
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有变化,冬天水小时,她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
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
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8000米处的天星景区由地下河塌陷形成。
宽约300米的“天生桥”,上下奇峰壁立,瀑布飞泻,有旱石林、水上石林等奇特景观,秃石上长满了巨大的仙人掌。
在黄果树瀑布西北8000米的坝陵河谷可以看到龙岩山多级瀑布,其落差达400余米。
多级瀑布的最上一级,是从高入云霄的双峰中排空而上,山谷轰鸣,水云相接,称“连天瀑布”。
最下一级则为高达130米的高滩瀑布,河水自奶头山垭口夺路而出,若银蛇飞舞,蔚为壮观。
坝陵桥瀑布有“山舞银蛇”、“金水拍岸”、“波涌玉龙”、“云腾水路”、“直下龙宫”、“浪碣飞舟”等景色。
四、梵净山①简介中国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交界处,北纬27°49′50″至28°1′30″,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
是地球同一纬度上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地带。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中国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之一。
梵净山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区。
梵净山由于地质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
境内群峰高耸,溪流潺潺,飞瀑宣泄,呈现奇秀景观。
梵净山地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千多年前唐代时期周边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
到明万历初年(1573年)佛教活动空前繁荣。
梵净山又是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山等同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和道场。
梵净山区域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址和文物。
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更为梵净山的旅游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梵净山的主要景点有:侗寨鼓楼,九龙洞,荔波漳江风景区,民族风景区,舞阳河.梵净山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沿8000多级蜿蜒曲折的石级而上,可直达金顶。
金顶附近奇峰异石颇多,有“万卷书”、“蘑菇石”、“老鹰岩”、“太子石”以及众多的石峰、石笋笋、石壁、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