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肠道的作用研究进展
• 构成肠道生物屏障 •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 提高肠道黏膜抵抗力
家禽生产实践中,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肠道出血。
益生菌抑制有害菌黏其是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及 V /C 值等是 衡量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control
NE Challenged
Lactobacillus Challenged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淋巴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位于肠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在黏膜免疫 系统中最先接触抗原,它不仅参与免疫反应,还能通过伪 足与上皮细胞接触,加速上皮细胞的再生,在肠道黏膜中 起着重要的免疫作用。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杯状细胞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是体内最大的抗原提呈细胞, 参与抗原的识别、 加工、 处理和提呈, 能有效地对抗原产生初步 的免疫反应。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树突状细胞
MHCⅡ
CD86
DC Cell Mature
CD80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起着中心作用的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 SIgA) ,在肠道分泌物中含量丰富,浆细胞分泌的IgA经过肠上 皮细胞或在细胞间隙内与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段结合形成 SIgA ,它参与体液免疫,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免疫细胞 • 巨噬细胞,粒细胞 • 淋巴细胞,嗜银细胞
细胞因子 • IL-2,IL-6 • TNF-α, IFN-γ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机体 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 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益生菌
1908年,俄国科学家Metchniko最早提出益生菌对 肠道有益。
小肠绒毛上的杯状细胞是一种典型的糖蛋白分泌细胞,分泌 的黏蛋白释入管腔内成为润滑性黏液覆盖在小肠黏膜表面, 形成接触外部环境的屏障,对上皮有保护作用。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既有免疫活性,又能分泌多种介质的重要免疫细胞。 MC主要分布在肠壁固有层中,肌层和浆膜处分布较少。抵御病原 菌侵入的机制是对细菌的吞噬和清除。
Occludin mRNA表达
Claudin mRNA表达
益生菌对肠道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黏膜中 细胞因子是由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能够影响 其他细胞功能的多肽,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调节作 用。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黏蛋白2
黏蛋白2主要在杯状细胞内进行表达并分布于结肠的全层, 是一种分泌型黏蛋白。是构成黏液的重要成份,对黏膜上皮起 保护和润滑作用。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重要结构,对肠道黏膜的通透 性起决定性作用。紧密连接蛋白主要有Occludin和Claudin蛋白。 Occludin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在调节细胞间的通透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Claudin蛋白作为细胞间紧密连接通道具有通道作用;
我们毕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 学生:黄丽卿 • 学号:s20153050594 • 导师:夏兆飞教授
肠道免疫
肠道不仅是动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最
大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面积大,其结构与 功能也构成了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
肠
道
淋巴组织
黏
膜 免
免疫细胞
疫
系
细胞因子
统
肠道免疫
淋巴组织 • IEL、LPL、M cell • 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