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法历年答案

教育法历年答案

2007年一、名词解释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3.学位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证书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防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教育领域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在学校这一非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教徒。

行政诉讼的移送管辖法院在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已受理的行政案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时,应将案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受移送的法院不得再行移送,有争议的可报请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学校成立的基本条件答:设立的条件:1、高等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2、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简述教师聘任制度的概念及聘任形式答:教师聘任制度是指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该协议而形成特殊的任职服务关系的制度。

聘任形式: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3、简述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答: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4、简述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答: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

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

5、简述我国行政复议的管辖及其方式是确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权限和分工的制度。

复议管辖分为: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次,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的,所以高等教育同样要坚持马、毛、邓的指导,这样高等教育的思想就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再次,我国宪法中明确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建设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同样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最后,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必然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试述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答:道德与法律一样都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与教育法具有密切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许多教育法规和规章中都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专门规定,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纲要、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守则等道德教育的规章。

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对我国教育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如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③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教育法实施的基本途径还是社会主体自觉遵守教育法,这就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以推动我国教育法的高效实施。

④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法治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

2、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教育法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4、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伤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

5、审判监督程序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审的程序二、简答题1、简述法律责任及其构成答: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构成::(1)责任主体.它是指因违反法律违约或者法律规定的事由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2);违法行为。

是指行为人所为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损害结果.这是指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4);因果关系.这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5)主观过错。

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2、简述我国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答:1、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3、鼓励保护原则。

国家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给予各种政策优惠和扶持。

4、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

《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如何规范民办教育自身行为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规范民办教育举办者及民办学校的行为来促进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教育基本原则答:①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②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③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⑤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⑥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

⑦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4、简述我国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答:(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法.(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5、简述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答: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

1)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

2)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3)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4)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

三、论述题1、试述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答:教育权法律救济维护学校及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期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督促行政主体依法治教,保证教育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基本原则:(1)事后救济原则。

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所赋予的权力遭到侵害之后。

(2)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

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

(3)正当的程序原则。

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校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

这种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

2、试述我国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答:道德与法律一样都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它们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与教育法具有密切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许多教育法规和规章中都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专门规定,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纲要、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守则等道德教育的规章。

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对我国教育法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如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③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教育法实施的基本途径还是社会主体自觉遵守教育法,这就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以推动我国教育法的高效实施。

④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一、名词解释1、产教结合原则: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相适应,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经济部门、产业界、用人单位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与协作。

指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可以申请它们所属的同一级人民政府或共同上级主管部门指定3、行政诉讼第三人: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教育侵权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答:设立的条件:1、高等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2、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简述我国教育申诉制度的基本特点答: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

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与一般的信访制度不同4、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3、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1)事后性(2)权利性(3)恢复性与弥补性4、简述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特点答: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