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点:激素调节

知识点:激素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3■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给实验动物!
固醇类或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口服也可注射!
4.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呆小症;
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负反馈调节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5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类促激素。

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

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

促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相应内分泌腺的发育和相应激素的的合成与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的生长发育,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促激素释放激素生理作用: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7.胰岛:
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②③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

(促④⑤⑥抑②③ )(注意:都不能作用于① 过程)(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8.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9.卵巢分泌:分泌雌性激素等;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雌雄性激素作用机理: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10.注意: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酶是由活细胞
产生,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反应。

11■正常人血糖浓度是0.8〜1.2g/L
糖原分解、合成的快慢,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即糖的细胞代谢速率是通过激素来调节的。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血糖平衡直接受激素调节, 间接受神经调节。

12.糖尿病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脏释放的葡萄糖及由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部分糖会随尿液排出。

(病症:“三多一少”)
13.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也是(负)反馈调节:血糖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义。

负反馈调节)
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 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激素起作用后会被灭活。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 信息分子。

15■促激素的释放激素的靶细胞: 脑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甲状腺, 甲
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全身细胞, 抗利尿激素靶细胞:肾小管、集合管 胰岛素的靶细胞:肝脏、肌肉、脂肪细胞,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靶细胞: 肝脏细胞。

16■协同作用的激素: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一一促进生长发育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增加产热
拮抗作用的激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促性腺a 素
,I 促甲和 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 性腺 甲状腺 f / \ ;生长发育1 I I I ;
肾上腺皮质 生长发育 雄性激素
I :| 1甲状腺激素 雌性激抿 肾上腺皮 质激素 垂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