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帮纵横谈12--遍地龙游成一帮

中国商帮纵横谈12--遍地龙游成一帮

遍地龙游成一帮
地处浙江金衢盆地的龙游,早在商周时已建立与越国齐名的姑蔑古国。

秦时设太末县,唐贞观年间改为龙丘县,五代吴越国时改为龙游,是浙江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

龙游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且交通发达,有“八省通衢”、“西通五越,东达两京”之称。

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游县志》记载,龙游商人“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俗有遍地龙游之谚”。

这“遍地龙游”就是中国十大商帮中的龙游商帮。

这里的龙游商帮包括明清时衢于州府所属的龙游、常山、西安(衢县)、开化和江山5县的商人,其中以龙游商人最多,且经商手段最高明又最成功,故以龙游商帮为名。

龙游人经商始于南宋,这与南宋迁都杭州相关。

南宋迁都后修建了东起杭州、西接赣湘的官道。

这条官道从龙游与寿昌交界的梅岭关入龙游,并穿越龙游全境,这就为龙游人外出经商提供了方便。

南宋迁都后大兴土木,龙游人就把木材等运往杭州。

同时杭州又是全国刻印书的中心,龙游一直以产纸出名,也得以运往杭州。

另一件影响龙游商帮的事情是孔子的第48代孙孔端友迁至衢州,这就形成了孔府南宗。

孔府南迁推动衢州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并推动龙游商帮与儒家文化的结合。

明代中期,龙游商帮形成,并一直兴盛至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到清代光绪年间之后,龙游商帮衰亡,被绍兴商帮取代。

龙游商帮以长途贩运为主。

明朝天启年间的《衢州府志》记载:“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几空县之半”。

龙游商人,不仅结跃在江南、北京、湖南、湖北和闽粤诸地,而且一直深入到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甚至到了海外。

他们并不像晋商那样故土难离,总要落叶归根,而是在哪里经商,就在哪里定居。

明代龙游商人童巨川与其弟童建川几代人都在西部做生意,成为经商世家。

明成化年间,龙游商人携家带口到之南姚安等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经商,这里的龙游商人和江西安福商人达三五万人。

龙游商人四处经商,故有“遍地龙游”之说。

龙游商人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功不可没。

龙游商帮经营的一个特殊行业是刻书与贩书。

这与龙游产纸相关,也与南宋后孔子南宗在衢州,故而重视文化相关。

著名的书商有童佩等。

明清时,除了杭州,浙江有上规模的刻书坊11家,其中8家在龙游。

龙游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刻印书基地。

与书相关的是纸业。

龙游山区产竹,用竹造纸的历史悠久。

南宋南迁后杭州与浙江各地刻书业发展起来,这又刺激了龙游的造纸,于是许多商人从事纸张贸易。

龙游造纸精细、讲究,极受欢迎。

纸张的贸易中心在龙游县的溪口村,因客商之集,其繁盛,乃倍于城市焉。

光绪二十年,龙游有纸店20家,还有许多龙游商人将纸贩运到外地。

龙游商人经营的另一个行业是珠宝古董业。

这个行业需要雄厚的资本和文化知识背景。

明中叶,龙游珠宝商在全国颇负盛名。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龙游善贾,其所贾多明珠、翠羽、宝石、猫睛类轻较软物”。

龙游也盛产山货,因此龙游商人也从事竹、木、茶、油、漆等山货,通常是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运往外地,在清光绪十四年,山货行至少有35家。

此外,龙游商帮还有经营药材、丝绸等物品者,也有从事珠宝贸易的海商。

在明嘉靖朝倭患事件中,曾发现通倭浙商中已有龙游人。

从龙游商帮的经营活动来看,它们是无法做大的。

一是经营的行业诸如纸张、印书、珠宝、山货等都是小行业,缺乏晋商的票号,徽商的盐业、洞庭商的粮食等贸易量大的行业;二是他们从始至终都是中小商人,靠自我奋斗经商,没有走上官商结合之路,这与江右商帮等没有做大相似,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在近代社会实现成功转型。

清末他们又失去了交通优势,在国内外商人的冲击下,走向灭亡。

龙游商帮是十大商帮中的一个小商帮,也是衰亡之后再无起色的商帮。

我们在给商帮下定义时,强调它是“商业联盟”,即以从事商业流通为主。

其他商帮的
确如此。

但不小而弱的龙游商帮,却有自己的特色。

他们的特色就是投资于手工业,把商与工结合了起来。

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造纸业和采矿业,且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此外,由于商帮是一种封建时代的行会组织,有很强的封闭性,其作用在于对内团结,对外排斥,以某地之人组成商帮,目的之一就是禁止外人进入,这一点成为许多商帮的特点。

但龙游商帮尽管小,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据记载,外地人迁入龙游经商并成功者,至少有83姓430族。

这些外地商人有来自浙江省内各县,也有来自安徽、福建、江西。

孔子第48代孙移居衢州并建立孔子南宗,使儒家文化在这一地区得以推广发扬。

所以,儒家文化深深影响了龙游商帮。

这首先在于龙游商帮亦商亦儒。

尽管不像徽商那样追求“先商后仕”,以图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他们极为重视教育。

衢州府的书院有衢州府儒学、柯山书院,巨麓讲舍等。

仅龙游一县明清时就有书院30余所,著名的有鸡鸣书院、枫林书院等。

这使得龙游尽管地处偏僻,但文化水平相当高。

其次,龙游商人颇爱读书,喜爱与文化人交往。

龙游的刻印书质量上乘,比如龙游书商余氏在江苏带的印书局就不惜重金聘学者核刊,深受学人士子的欢迎。

最后,作为亦儒亦商的龙游商帮也把儒家的诚信作为自己的商业伦理,经商中以诚信为本,成功后以义当先。

龙游商人都有宽容、平和、诚实、乐善好施的品德。

龙游商帮如果按实力排名,恐怕要在十大商帮之尾,但他们的特色值得研究,记得前年我去衢州,曾与龙游的朋友谈起龙游商帮,他们竟然都表示是第一次听说龙游还有商帮的历史。

作为商帮历史的研究者,由此我也更是深感这项工作之不可或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