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红霞-低年级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

李红霞-低年级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

低年级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汉中市中山街小学李红侠儿童的生理特点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还处于思维的低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对于在小学所有课程中以抽象占主导地位的数学来说,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重点,所以课堂就要开放、灵活。

虽不能像语文课老师那样讲的娓娓道来,绘声绘色,让人回味无穷。

但面对童真未泯的小学生,如果把数学课上得死水一潭,没有生气和活力,怎能不让大多数孩子们害怕的数学课呢?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呢?我承认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数学课要上得像我们学校教语文的王艳丽老师那样字字珠玑,生动有趣确实比较困难,但可以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我喜欢数学,我要让我的学生也喜欢数学”围绕这个宗旨,我作了不懈地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看法:一、用引人入胜的开课去吸引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需要创设有新意的“开场白”。

一节课的开场白好比是一首乐曲的前奏,前奏旋律优美,给听者的感觉是享受和欣赏。

一段巧妙的开场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听、想学。

而一段老调、惯用的开场白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意,就像一首催眠曲,即便是想听、想学的学生也是处于惯性的麻木状态,其余的学生更是不言而喻,一开始就提不起精神,一节课更是难熬啊!看来那些老套的开场白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设计一些独具匠心、形式多样的开场白,比如: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种游戏,一种活动,一幅图画,一段音乐等等都可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

如“轴对称图形”的引入部分,我先拿出五角星、一件体恤衫、郁金香等一些剪纸让学生欣赏,一边欣赏一边折回剪时的样子,再告诉学生这些剪去的在我的讲桌上,谁能帮我一一找出来呢?这时学生看后都有想上来试一试的样子,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想学习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我也由此很自然地引出了“五角星、一件体恤衫、郁金香”等这些剪纸是对称图形。

可见,一段有新意的开场白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份充满诱惑的见面礼,小学生对外面的世界都充满好奇,而好奇的东西必然是丰富多彩的,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图形美,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了数学的价值。

二、用数学中的奇异美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数学中的奇异美,是指数学中所得出的结果或有关的发展是如此地出人意料,既引起了极大的惊愕和诧异,又引起了人们的赞赏与叹服,从而给人以新奇的美感,奇异美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看来黄山之美,可谓众名山之冠了.黄山的美在哪里?在其奇峰怪石、悬崖峭壁、深谷幽壑、古松苍柏、清泉碧潭,更令人赞叹、感慨的是:登山路径的险峻,危阶千级,形同壁立,可谓“半山悬古刹,云端挂天梯”.数学之美有如黄山,它既有奇例妙题,又有深境幽域,探索它的一片艰辛,胜利后的一丝幸悦,犹如攀登黄山的情趣.让我们来看看数学中的这些奇异:在一年级学了连加后,我提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中的九宫图,把连续数填入到三横三列中,使横行、竖行以及对角线上三数之和都相等。

让学生去试一试。

当然一下子,无人能填出,我就顺势说道: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曾破解九宫格,口诀是:戴九履一,右三左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5居中央。

填出后,又让学生去验证。

这种幻方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和谐美。

当然,奇数级幻方的解法,更蕴含着丰富的形式美,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再来让我们欣赏一组奇异的乘法等式金子塔: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11=1234565432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以11的简便算法时,当我板书了:12×11=13213×11=14316×11=17656×11=616就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话音一落,我清楚地记得罗嘉圻高高地举起手来,我示意请他回答,只听他言简意赅的回答道:【两边一拉,中间一加】,然后又清楚地解释说:一个两位数乘11的算法实际上就是错位相加。

12×11=132【1+2=3】,只是中间相加满十的时候就向百位进一。

56×11=616【5+6=11,写1进1,那么百位就变成了5+1=6】听了罗嘉圻同学的精彩发言,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新奇,满足它(心灵)的好奇心,将会使之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数学中许多新的分支的诞生,都是人们对于数学奇异性探讨的结果,以此可以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形象直观,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逐步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将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突出重点。

例如: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我就告诉他们“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吗?就藏在我们灵巧的十个手指上。

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指导:①双手手心朝上,平放在桌子上;②从左起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第几个手指就代表几个9;③弯曲左起第一个手指,代表1个9,弯曲手指的右边,数一数有几个手指?(9个)这就是得数;口诀:一九得九。

1×9=9一九得九④弯曲左起第二个手指,代表2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18)口诀:二九十八……2×9=18二九得十八弯曲左起第三个手指,代表3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27)口诀:三九二十七3×9=27三九二十七接着让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其他的口诀,使数学课趣味横生,课堂更完美。

四、用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相反,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比如,在探讨“剪去长方形的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道题时,我问学生:要是把课桌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有5个角”,“有3个角”。

到底那个答案对呢?我说,“你们说的都对!”我立刻让学生进行交流,很快使他们恍然大悟:如果把桌子沿对角线截,就剩下3个角,如果随便截一个角,就会剩下5个角。

然后,我让学生们在事先准备的两张长方形纸上,剪一剪,看一看,加深印象。

可见,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五、制造认知冲突,活跃课堂气氛小学生往往都好出风头,好表现自己,遇事都喜欢打赌、较劲,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不愿服输。

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课堂上制造认知冲突就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一节课都处于积极表现的状态中。

学习乘法时,我告诉他们:乘法和加法其实是一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比如5+5+5+5+5等于几呢,如果你用加法做,要算四次,如果你用乘法做,只要会背“五五二十五”的口诀一下就能算出来啦!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口诀的,假如加法中的加数不相同,那就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了,所以老师说,其实乘法就是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当学生彻底掌握了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互转化后,我就进行拓展延伸:今天小明的妈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冰激淋,小明打开袋子数了数,里面有香草味3根,奶油味的5根,芒果味的5根,还有7根巧克力味的。

妈妈问小明:"你能用乘法计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冰激凌吗?"小明愣住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这里的4个数不完全相同,怎么用乘法计算呢?同学们想一想,用乘法计把必须把这几个数变得一样大,然后再用乘法计算。

你们读一读这4个数:3,5,5,7。

读着读着,有的同学眼睛一亮,立刻把手高高举起,按耐不住地说道:把7拿出2给3,这样4个数都变成了5,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冰激凌一共有5×4=20(根)。

我听了,直夸孩子们真聪明。

不言而喻,只要把握时机制造认知冲突,巧妙的质疑,才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锤炼数学语言,产生情感效应很多人认为,数学老师的语言只要做到精炼、简洁、正确就行了,不必像语文老师的语言那样要使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来加以修饰。

其实不然,数学本身就枯燥、单调,这就需要用好语言这剂“调味品”为课堂增色添彩,用语言的魅力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当然,教师的语言离不开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等,有一位心理学家总结过这样一个公式:语言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

教师微笑的面容,优雅的谈吐,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了一个愉快的基调,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也应该风趣生动,真切感人,既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又具有感染性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振奋精神。

数学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悲伤哀婉,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声慢语。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欢快地跳出,跃然纸上。

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良好情感氛围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感悟。

当然让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还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很多细节的处理,比如提问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等等。

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每节课带给学生的感受都是那么的新奇有趣,用数学独有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深信一个能引人入胜的老师,一个讲课风格独特的老师,一个使课堂多姿多彩的老师,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 ,一个语言丰富的老师……都可以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爱上这门课,爱上数学,迷上数学,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2016/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