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2013年
美元问题
在尼克松时代,美国财长康纳利对怒发冲冠的 欧洲人说: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占70%的份额;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到68%的份额; 外汇交易的80%、国际间银行业交易的90%是 通过美元进行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贷款也都是以美元标 价。
3.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区域日益扩大,已经从香 港、澳门、台湾扩大到亚洲其他国家。 4.人民币离岸债券发行。 2007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 金融债券; 2009年9月,我国政府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 币国债,这是我国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地区发行 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
5.人民币已成为部分境外地区居 民存款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
2011年12月22日泰国银行 曼谷 700亿元 人民币/3200亿泰铢 三年 2011年12月23日巴基斯坦国家银行伊斯兰堡 1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卢比三年 2012年1月17日阿联酋中央银行迪拜350亿元 人民币/200亿迪拉姆 三年2012年2月8日马来 西亚国家银行不详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林吉 特三年2012年2月21日土耳其中央银行安卡拉 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三年
7.2012年4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 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 一,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 加强。 经人民银行授权,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 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即人 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中间价不再“绕道”美元, 而是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
为了防范危机,各国在没有其他国际货币可供 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大量持有美元,以购买美 国政府和公司债券的形式,使资金流回美国。 也就是说,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 但其偿还却是不对等的。 美国还可以通过美元贬值,在减轻外债负担的 同时刺激出口,实现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此 外,大量美元的流入也使其利率下降,弥补财 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压缩。这等于引诱美国实行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主权 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 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 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由企业破产引申而来的“国家破产”,实质是 指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具体是指一国政 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 险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和 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3%和60%的 上限。
QE3,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三 轮量化宽松政策。 0-0.25%的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 年中,将从15日开始推出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 (QE3),每月采购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 证券(MBS),现有扭曲操作(OT)等维持不变。 与前两轮行动不同,美联储的第三轮定量宽松 举措(QE3)没有明确限制,将一直持续至就业 市场复苏。
铸币税
铸币税:即一种货币发行收入.中央银行建立后,垄断 了货币发行权,货币的发行收入归属政府,这种收入 被称为“铸币税”。 在国际金融中铸币税:指一国因其货币为他国所持有 而得到的净收益。 如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则意味着美国可以用本国发行 的没有内在价值的美元购买他国的商品和金融资产, 也就是说美国无偿占有他国资源。这是由于美元作为 国际货币的地位而取得的特权。因此一国因货币输出 赚取的物质利益也被称为“铸币税”。
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 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 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 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 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获取铸币税收益; 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 美元。 同时,美国通过促进金融机构提供高度衍生化的金融产 品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并导致了资产价格 泡沫的急剧膨胀,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上一轮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金融机构多以住房抵 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但在此次 通知中,监管单位明确强调了将多元化的信贷资产纳 入基础资产之列。 鼓励金融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战略性新兴 产业贷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 汽车贷款等多元化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 产证券化,丰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
“特里芬悖论”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指出:布雷顿森林 制度下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 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 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 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如果美国国际 收支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 “美元灾”。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 界称之为“特里芬悖论”。 这两个要求是互相矛盾的,即两难选择:美元价值要稳 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 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2005年12月,第一批试点启动,国开行和建行的两 只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 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第二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此次试点规 模限定为600亿元。 过度资产证券化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爆发,国内 资产证券化试点陷入停滞。 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已于2012年5月中旬下发 《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 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期信贷资产证券 化额度为500亿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1年9月21日宣布, 将采取“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OT, Operation Twist )延长所持国债期限,目的 是刺激经济复苏。同时,美联储通过此举也避 免了再次推出颇有争议的量化宽松政策。 与以往的两轮QE政策不同,此次美联储采取 的“扭转操作”在不直接向市场提供新资金的 情况下,通过调整国债组合来达到降低利率、 刺激经济的目的,这也被称为“质化宽松”。
表面诱因
降息周期: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受互联网泡沫 破裂和911空难的冲击,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 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 年之久。 加息周期:2004年上半年开始,由于原油和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为抑制通货膨胀,2004年6月到2006年6 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从 1%上调至5.25%。 次贷危机后到2015年中期为止基准利率为0—0.25% 。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就叫次级住房 抵押贷款债券(次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就是把金融机构发 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抵押贷款证券,然后 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证券给市场投资者, 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众多 投资者承担。
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
房地产 经济低迷
席卷 全球
金融机 构亏损 金融创新 本身缺陷 实体 经济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原因
表面诱因是:货币政策变动惹的祸。(基准利 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 实际上背后有众多推手:金融创新、信用评级 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杠杆交易、金融 监管、银行家的贪婪(高管薪酬)、赤字经济 与借贷消费等。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美 元本位制危机)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难
美国现行货币政策,叫做量化宽松,英文叫 QE。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 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2009年3月份,美联储开始实行量化宽松货币 政策QE 1,当时购买了1.75万亿美元的政府 债券。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重启开始了第二次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 2,到2011年6月份, 分阶段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
国际金融危机
→次债危机→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欧债危机、 美债危机
一、次贷危机
什么是次贷?
住房抵押贷款:指住房借款人以其所购住房为 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而实行的分期付款财务安 排。它是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业务中一种重要的 业务品种而通行世界,在国内称之为“住房按 揭贷款”。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称为次贷)属于非标准抵押 贷款类别,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贷款机构 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 款。
人民币国际化
理论上讲,一国货币国际化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 用来计价结算; 第二层面是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被广泛用作交易 货币; 第三层面是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 一。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1.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2.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例如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等 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六部委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 理办法》,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制度保障, 2010年6月又将试点扩大到20个省区市; 2011年1月央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作为开始境外直 接投资,在国际经济交易的资本项目下推进了人民币 国际化进程。
美国次贷危机 的传导机制 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
1
2
危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
3 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危机从美国金融市场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