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上最低调的天才—狄拉克

史上最低调的天才—狄拉克

狄拉克
人类社会因科学进步,而科学家就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源泉。

但不知从何时起,人
们对科学家有了一个少言寡语,不善交际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尽管科学家或多或
少都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也绝非如此孤僻的。

他们与数字为伴,与公式
共舞,他们一生致力于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总是孤独清苦,却一生无悔。


天我们要讲的狄拉克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敬的传统物理学家。

保罗狄拉克,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不仅预言了磁单极子,更发现了反物质,
是物理学界公认的最顶级天才之一。

曾为科学、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

只可惜当
今世界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寥寥无几。

或许这也与它独特的性格有关吧。

1902年,
保罗·狄拉克出生于英格兰布里斯托。

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来自瑞士的移民,是
一位法语教师,对家人严厉而专制,他规定孩子们在家只能说法语。

据迪拉克自己
的回忆,家中完全没有社交气氛。

即使是家人之间,华液介绍,每次用餐之时,母
亲与迪拉克的哥哥费里克斯以及妹妹在厨房里吃饭。

而迪拉克和父亲两人则坐在餐
桌上狄拉克的法语不好,英语父亲又不听。

因他便宁愿选择不吱声,什么也不说。

后来狄拉克和哥哥费利克斯同在布里斯托大学同学工程。

兄弟俩在街头碰见擦肩而
过也互不言语。

因此狄拉克从小就对家人间无交流的现象习以为常,以为家家都如此。

后来狄拉克的哥哥终于在沉默中爆,于1925年自杀身亡。

所以看起来,哥哥
的自闭症恐怕还胜于迪拉克,直到狄拉克见到父母因为哥哥的死悲痛万分时,他才
恍然大悟,原来家庭成员之间还是有亲情存在的。

狄拉克后来回忆时说,我那时才知道原来父母亲是很在乎我们的,只可惜从小养
成的性格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更改了。

长大后的狄拉克照样沉默寡言,不喜欢和别
人打交道,很少主动说话甚至可以连续几个星期足不出户,很难让人接近。

他的兴
趣爱好不是很多,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唯一的娱乐项目是也偶尔看个连环画或是米
老鼠的电影而已。

所以在他的很多同事看来,狄拉克对数学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

以致当他结婚时同事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性格上的缺陷并未限定
住这位伟大的天才。

狄拉克从小就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数学天分。

21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剑桥大学。

7年后年纪28岁的狄拉克便出版了巨著《量子力学原理》,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
里程碑,至今仍是力量子力学的经典教材。

书中提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古怪的论断,
甚至用方程预示了反物质的存在。

当时他的同事还在被方程的哲学含义而困扰时,
狄拉克却突破性的提出语言是危险的,必须注重方程科学本身的价值。

他认为基础
物理是可以优雅的数学中拾取的,这一观点已渗入到整个探索自然的领域。

由于贡献突出,1932年正处于而立之年的狄拉克荣获了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荣誉
讲座教授的职位,曾荣登此宝座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牛顿和霍金,次年,又因建立了
狄拉克方程荣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莫大的荣誉落在在任何人头上都该觉得自
豪不已,而性格内向的他却对好友卢瑟福说想拒绝这个荣誉,因为他讨厌名声,讨
厌工作媒体的大肆议论和宣传。

卢瑟福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更出名,人
家更要来麻烦你。

最终,狄拉克像出嫁的姑娘一样,羞答答地走向了诺贝尔将领奖
台,并发表“电子与正电子的理论”的得奖演说,或许恰是因为狄拉克这种质朴,不追逐名利,专心研究的品质吧,就连同时代的物理巨擎都欣赏与信任狄拉克。

1933年,爱因斯坦筹建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当被问及希望谁加入团队,爱因斯坦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狄拉克。

阿卜杜勒·萨拉姆也曾这样评价狄拉克,保罗·埃卓恩·莫里斯·狄拉克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纪或任一个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1925年、1926年以及1927年他三个关键的工作奠定了其一量子物理,其二量子场论以及其三基本粒子理论的基础。

没有人即便是爱因斯坦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期间内对本世纪物理的发展做出如此决定性的影响。

时光荏苒,韶华易逝。

转眼间昔日那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已成为古稀老人,68岁的狄拉克为了与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女儿住的近一点,与1970年以剑桥大学荣誉教授的身份全职加盟罗里达州立大学。

他在那里平静地度过了辉煌一生的。

最后十四年,于1984年10月20里辞世,被安葬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玫瑰坪墓园,俗称西敏寺,是英国国王登基和皇室举行婚礼的地方。

这里长眠着很多伟大人物,如牛顿、达尔文、狄更斯、邱吉尔、弥尔顿,就在牛顿墓旁放置了一块墓碑,上面镌刻着保罗·狄拉克,以及他那优美的方程式。

在狄拉克去世不久,英国物理学会颁发狄拉克奖章,以表扬在物理上有杰出贡献的人。

另外,英国物理学会将布里斯托的出版总部,也取名为狄拉克楼。

狄拉克的伟大,在于他平淡质朴的科学追求,他说:“我的工作中有很多时候只是在玩方程式,看看可以得到什么结果。

”或许,这就是一位“像羚羊一样害羞”的物理学家,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他坚韧执着、直接坦率、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那鲜活的个性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科学家,不一样的狄拉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