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 2一、评估1.症状:病人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剧烈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2.体征:心率增加(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儿童120次/min),两肺满布湿罗音,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三、效果评价1.好转: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有改善。
2.恶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严重紫绀。
四、注意事项1.呼吸衰竭、昏迷、休克者禁用吗啡。
2.静注西地兰、氨茶碱须缓慢(>5-10min )。
3.静滴扩血管药要监测血压;硝普钠要避光,现用现配。
4.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1一、评估1.缺氧:潮式呼吸,烦躁,昏迷,心律失常,DIC 。
2.二氧化碳潴留:PaCO 2很高、头痛、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酸中毒、心率快、心衰、血压升高、脉洪大,皮肤潮红、出汗。
三、效果分析1.好转:呼吸困难、紫绀有改善,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病人安静。
2.恶化:血氧饱和度90%以下,缺氧症状未改善。
四、注意事项1.定时检查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及运转情况。
2.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4.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2一、评估 1.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面色潮红、青紫。
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数,血压下降与休克。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缺氧、脑水肿、头晕、眼花、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直至抽搐、大小便失禁。
三、效果评价 1.好转:上述症状好转、血压恢复平稳。
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进一步下降。
四、注意事项1.升压药严防漏至皮下。
2.确保静脉通路畅通。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高血压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 3 一、评估1.高血压危象: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260mmHg,舒张压>120mmHg,剧烈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3.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下降。
四、注意事项1.扩血管药滴速不宜过快,从5~10滴/min开始,根据血压反应,每5~10min增加剂量,降压幅度不宜过大。
2.硝普钠须现用现配、避光。
3.20%甘露醇要快速静滴(l在30min内滴完)。
4.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
5.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
室颤的抢救预案一、评估1.心室颤动是由于心室内各部分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乱颤,是一种最危急的心律失常。
它使心室丧失排血功能,常为临终表现。
2.主要临床表现:心音消失、脉搏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紫绀、抽搐、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不同、频率快慢不一,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律的波浪状曲线,频率约为250~500次/分左右。
二、抢救三、效果评价1.有效:能摸到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
2.无效:不能摸到大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
四、注意事项1.进行心肺复苏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吹气时暂停按压,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按压放松时,掌部不能离开按压位置。
3.不可采用冲击式、摇摆式、搓板式等方式按压。
4.按压的节律及频率不可过快过慢。
5.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6.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重症药疹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一、评估1.皮肤病用药史、疾病史及药物治疗史。
2.重症药疹类型:全身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
三、效果评价1.好转:药疹逐渐消退,病人症状改善。
2.恶化:病人症状无改善加剧。
四、注意事项1.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及时解除心理压力。
2.工作持续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心源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 一、评估1.相关疾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心力衰竭。
2.症状及体征: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烦躁不安,出冷汗,肢体湿冷,尿量减少。
严重者血压测不出,急性肺水肿表现,呼吸急促,昏迷状态,无尿。
晚期发生DIC及广泛的内脏器质性损害,重要三、效果评价1.好转:上述症状好转、血压恢复平稳。
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进一步下降。
四、注意事项1.升压药严防漏至皮下。
2.确保静脉通路畅通。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接到电话急性脑出血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一、评估1.病史:高血压病史、血小板减少病史,近期颅脑外伤,溶栓治疗等。
2.临床表现:喷射状呕吐、恶心、视物不清,肢体感觉异常,剧烈头痛;神志变化(嗜睡、意识模糊、躁动、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与消失,血压高,呼吸节律、次数改变,大小便失禁,偏瘫。
三、效果评价1.好转:病人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
2.恶化:症状加重,出现昏迷或并发症。
四、注意事项1.脑出血或颅内水肿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时,应快速输注、宜选微泵,泵注速度750ml/h。
2.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3.使用甘露醇脱水应快速,30min内滴完250mL(170~180滴/min)。
其有效指征:散大的瞳孔逐渐缩小,尿量增加。
若尿量无增加,甚至减少,提示有肾衰的可能,须立即通知医生检查处理,同时护士须暂停滴甘露醇。
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2一、评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到;叹息样呼吸,随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三、效果评价1.有效:能摸到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
2.无效:不能摸到大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
四、注意事项1.进行心肺复苏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吹气时暂停按压,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按压放松时,掌部不能离开按太位置。
3.不可冲击式、摇摆式、搓板式等方式按压。
4.按压的节律及频率不可过快过慢。
5.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6.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心包填塞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一、评估:1症状急性重病容,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发绀,2.体征:动脉压下降,脉压变小,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搏消失,心音遥远。
奇脉,二、处理卧床休息,吸氧,行心包穿刺,抗感染治疗三、效果评价好转症状缓解,心率血压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消失恶化症状加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2一、评估:1.发病情况:是否有诱因,如哭闹、运动、发热、情绪激动,发作时心率加快程度,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家族史),电解质紊乱、特殊药物等。
2.自觉症状:是否有突发突止的感觉以及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是否曾有晕厥等。
不适感觉出现的频率以及持续的时间。
3.是否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ATP、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倍他乐克甚至胺碘酮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4.心脏方面:望、触、叩、听,主要是心音是否有力、是否匀齐,心前区是否有隆起。
5.心脏外:一般外表如意识、是否有缺氧、青紫、呼吸促、甲状腺是否肿大、血压情况(四肢)、呼吸方面如罗音、血管杂音、杵状指趾、浮肿、肝脾触诊。
\二、处理:1.恢复窦性心律a.刺激迷走神经:如冰水敷面、咽反射、潜水反射、按压颈动脉窦等。
b.药物:(1)ATP本药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科首选药物,一旦确诊如果不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应及时应用,剂量为0.1 mg/kg—0.3 mg/kg静推。
(2)心律平:静推1mg/kg次,若频繁发作可予维持量5mg/kg次6—8小时/次,应用时注意PR,QRS,QT时限。
(3)异搏定:年龄较大儿童若心动过速频率并非较快如小于160次/分可以选用,但应用前应注意心功能以及应用时注意其副性肌力及低血压的作用。
(4)地高辛:上述药物无效时可使用。
可以按7μg/kg/次8小时/次,24小时后按维持量给予。
(5)胺碘酮: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在无法区分室性还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其他药物无效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可以考虑使用。
负荷量5mg/kg,30分钟静推,维持量5—10mg/kg.min,口服10mg/kg.d,1—2周后减至5mg/kg.d。
长期应用时注意眼损害,甲状腺损害及肺纤维化,短期应用注意QT间期。
b.电复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能量1J/kg。
c.射频消融:为根治本病的方法,效果显著且安全。
一般心动过速发作需大于2次且年龄大于1岁方考虑手术,但若心动过速不易控制或对药物不能耐受可酌情放宽指征。
3.保证心功能,必要时可予强心、利尿、扩管、卧床、限液、出入液量平衡。
4.营养心肌治疗。
三、效果评价1.一般情况可。
2.心功能正常。
3.心动过速不再发作(应用药物或射频消融后)。
4如果心动过速偶然发作而又不同意用药或不同意手术或无手术指征者可出院门诊观察。
5如果行射频消融手术后则无手术并发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诊断要点·突然发生,突然消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前区疼痛。
心率150—200次/分。
·心电图检查:①心室率105—200次/分;②心率大致规则;③QRS形态畸形,时间>0.12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④P波为窦性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
治疗要点·利多卡因:2—3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如无效,5—10分钟可重复,共2—3次。
或20—50ug/kg.min静滴。
·胺碘酮;5—10mg/kg稀释后静脉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