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三.何谓鞭毛?原核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结构有何特点?原核微生物鞭毛:有些细菌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真核微生物鞭毛:在有些真核微生物的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长发状细胞器,具有运动功能,较长者称为鞭毛,较短者则称纤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四.荚膜有何生理作用?(一)保护作用:①保护细菌免受干旱损坏 ② 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 ③免受细胞吞噬 (二)贮藏养料(三)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系介质 (四)附着作用(五)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六)堆积代谢废物五.何谓细胞壁?细菌细胞壁有什么物质组成的?细胞壁(cell wall )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约占细胞干重的 10-25% 。
细菌:肽聚糖磷壁酸 脂多糖六.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有什么区别?七.磷壁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①因带负电荷,故可与环境中的Mg+等阳离子结合,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
②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③赋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④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⑤贮藏磷原素⑥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死亡八.细胞壁的生理作用是什么?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没有了这些重要的功能。
③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④赋予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九.什么是细胞膜?简述其生理作用及组成。
细胞膜是外侧紧贴细胞壁而内侧包围原生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
脂类:占20~30%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蛋白质:占60~70%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其质膜的构造和功能上十分相似,在化学组成中,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而在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作用:1、控制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的所在部位;6、鞭毛着生点并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十.何谓间体,间体的主要功能?间体是细菌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由细胞膜内陷而成的一种层状、管状或囊状物,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部位。
常见于G+菌, 在有些G-细菌中不明显。
功能:1) 呼吸作用电子传递系统的中心,相当于高等生物的线粒体,间体上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玻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系。
2) 与合成细胞壁,特别是横隔壁有关,因间体常出现于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横隔壁处。
3) 参与遗传物质的复制与核分裂有关,因DNA的复制点和间体结合在一起。
4) 间体一边和膜相连,另一侧和核物质紧密接触,起着向核运送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作用。
5) 芽孢的形成也与间体有关。
十一.何为质粒?质粒有何特点和功能?质粒是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特点:1、不亲和性:可以共存于同一细胞中的不同质粒彼此是亲和的,而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胞的质粒彼此不亲和,质粒的这种特性称为不亲和性。
2、可消除性3、能自我复制,稳定的遗传4、没有质粒的细菌不能自发产生质粒,但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获得质粒5、质粒可以携带供体细胞的DNA转移。
功能:1、质粒控制细菌的某一遗传性状;2、可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
第二章微生物营养●营养物质(nutrient):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水生长因子、无机盐●光能自养型,亦称光能无机自养型,是一类能以CO2作为惟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细菌。
●光能异养型此类细菌不能以CO2作为主要碳源或惟一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化能无机自养型是一类能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CO2作为惟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细菌。
由于无机物氧化时产能有限,以致此类细菌的生长较迟缓。
●化能有机异养型一类以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细菌,大多数细菌均属此类,已知的所有致病菌均属此种类型的●单纯扩散是物质运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力,即基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入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需要一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运输。
有较高的特异性,一般每种载体只帮助一类物质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需要载体蛋白,而且还需要能量●基团转移某些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如加上一个磷酸基团,此运输方式称为基团转移。
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一.C源对微生物生物生长有何作用?微生物的主要碳源、次要碳源物质都有哪些?作用:供给微生物碳素,可以构成微生物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
次要碳源:脂质主要碳源糖类二.何谓 N 源物质? N 源物质分为那两类?各是什么?凡是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无机氮化物和有机氮源三.何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必需之原因是什么?生长因子分那三类?生长因子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少,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三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嘌呤和嘧啶碱基。
维生素:它们组成各种酶的活性基的成分,缺乏酶,便没有活性,代谢活动将无法进行,生命将终止。
维生素需要量一般都很低,浓度在1-50ng/ml。
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和酶的结构物质,需要量一般在20-50μg/ml之间。
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某些微生物需要核酸降解物来维持生长,乳酸菌需要嘌呤和嘧啶用以合成核苷酸,所需浓度10-20μg/ml。
四.向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有何作用?培养基中无前体物质,不同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种类不同,当对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的本质还不了解时,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以满足其需要。
六什么叫自养菌、异养菌?自养型生物以无机碳(CO2)为碳源,还原细胞物质。
异养型以有机碳为碳源。
七.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按能量与营养物质划分时各分为那几类?各有何特点?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有机物绝大多数细菌,全部真核微生物八.影响微生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环境因素有那些?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营养物质运输的?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生理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
2.pH:pH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3.代谢和呼吸的抑制剂和解偶联剂:代谢和呼吸的抑制剂和解偶联剂影响ATP 的浓度。
4.通透性诱导物与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存在通透性诱导物,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有结构类似物时降低吸收率。
九.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三章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分解代谢是指营养物质在分解酶类催化下,由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变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反应合成代谢在合成酶催化下,不同的小分子结构的物质被合成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外源电子受体时,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产生ATP 的生物学过程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基质生物氧化,产生 ATP 的过程。
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一.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途径有哪几条?1. 葡萄糖酵解途径2. 发酵作用3. 呼吸作用4. 天然多聚物的氧化分解二.微生物糖酵解的途径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1.EMP 途径EMP 途径的特点是:①葡萄糖的分解是从 1,6 -二磷酸果糖开始的②整个途径仅在第1、3、10步反应是不可逆的③ EMP 途径中的特征酶是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④整个途径不消耗分子氧,⑤ EMP 途径的有关酶系位于细胞质中。
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两个 ATP ,整个反应受 ADP 、Pi 、 NAD+含量的控制。
2.HMP途径HMP 途径有以下特点:① HMP 途径是从 6 -磷酸葡萄糖脱羧开始降解的,与 EMP 途径(在双磷酸己糖基础上开始降解)是不同的;②该途径中有两种特征酶:转酮酶( TK )和转醛酶( TA ) ,③ HMP 途径一般只产生 NADPH ,不产生 NADH ,④ HMP 途径中的酶系定位于细胞质中。
3.ED途径 2-酮- 3 -脱氧-6 -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ED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所具有的一种替代途径ED 途径的特点是:1 . ED 途径的特征反应是 2-酮- 3 -脱氧-6 -磷酸葡萄糖酸( KDPG )裂解为丙酮酸和 3 -磷酸甘油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