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级
国际珠宝联盟 (CIBJO) 极白色(+) 极白 很白(+) 很白 白 较白 次白 一级微黄 二级微黄 三级微黄 黄(或棕)
英国
极白 D E F G 白 较白 上银色好 望角 银色好望 角 好望角 浅色好望 角 深色好望 角 H I
中国
100 99 98 97 96 95 白 微黄白 (褐、灰) 浅黄白 (褐、灰) 浅黄(褐、 灰) 黄 极白
二、钻石颜色分级的条件
1.人员条件
颜色分级人员要求视觉正常,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 年龄要求在20-50岁为宜,比色时要求两名以上的技术人 员独立完成同一钻石的颜色分级,并取得统一结果。
2.环境条件
颜色:工作区域要求是中性色,即白色、黑色或灰色。
光线:工作区域应尽量避免除标准光源以外的其他光线 的照射,暗室或者半暗的实验室是最理想的颜色 分级环境。
不圆
尖点不齐
尖点不尖
修饰度:
抛光质量 对称偏差
同名刻面 大小不等
台面倾斜
波状腰
骨状腰
锥状腰
台面偏心
修饰度分级
分为很好、好、一般三个等级。
1.很好:仅有抛光痕。 2.好:仅有抛光痕、不圆或仅不圆。 3.一般:除不圆外其他9项中只要有一项即为一般。
37
Contents
1 颜色分级 净度分级 切工分级 重量分级
钻石切工分级主要针对标准圆钻型,它是根据全内 反射原理设计的。标准圆钻型是目前最流行的琢型,其 他如梨形或橄榄形价值也很高,祖母绿型比标准圆钻型 价格约低20%。
1.台宽比:台面宽度与腰的平均直径相比(%)
(1)比例法
CA:AB=1:1 CA:AB=1:1.25 台宽比 台宽比 54% 60%
CA:AB=1:1.5
激光孔
破损底尖
白色的细管道,管道的一端多连接有较大的孔洞
底尖崩落形成不规则的小面,常伴有微小裂隙
钻石外部瑕疵的种类、特征和符号
名称
原始晶面 刮伤
十倍放大镜下特征
为保持最大质量而在腰部保留的原始晶面 表面很细的划伤痕迹
符号
N
棱线磨损
点 抛光纹 烧痕 表面纹理 额外刻面
棱线上细小的伤痕,呈磨毛状
表面极细小的凹坑,在反射光下呈白点状 抛光不当所致的细密线状痕迹,在同一刻面内相互 平行 抛光不当所致的糊状疤痕 表面的生长痕迹 琢型之外的所有多余刻面 E B
CA:AB=1:1.75 CA:AB=1:2
台宽比
台宽比 台宽比
65%
69% 72%
若目估两线段的比例介于上述比值 之间,则台宽比亦做相应的加减。
(2)弧度法
由台面和星刻面组成的四边形四个方向向内或向外弯 曲的情况不同来估测。 很明显向内弯 稍向内弯 八条直线 稍向外弯 很明显外弯 台宽比 台宽比 台宽比 台宽比 台宽比 53% 58% 60% 63% 67%
对于未镶嵌钻石,其重量可用天平精确称得。目前宝石
行业中使用的专门电子克拉天平,其精度可达到0.001ct。称 量数值要求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对第三位小数是8舍9进。
对于已镶嵌的钻石,不能直接称重,可通过测量钻石的尺寸, 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大约的重量(关键在于钻石切割精度,精 度越高,其重量估算就越精确,反之,则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圆钻型钻石腰围直径与重量的对应关系大致为:
并且允许有易见的外部特征。
4.微瑕级(SI) 指在10×放大镜下容易见到瑕疵,但是肉眼看不见, 并且允许有易见的各种外部特征。 5.重瑕级(P1、P2、P3)
指含有大或多的内含物,肉眼就可观察到。P3级可用 肉眼毫不费力的看出明显的解理和裂隙。
1ct的钻石,P3级仅为FL级价值的三分之一。
GIA
Contents
1 颜色分级 净度分级 切工分级 重量分级
2
3 4
Contents
1 颜色分级 净度分级 切工分级 重量分级
2
3 4
一、钻石颜色分级的对象
最常见的钻石呈无色、黄色、棕色和褐色,蓝色、绿色 罕见,红色和粉红色极为罕见。
颜色分级的对象主要是无色—黄色系列的钻石,即开普 系列的钻石。
无瑕FL
CIBJO
内无瑕IF 极轻微瑕VVS 轻微瑕VS 微瑕SI 一级不洁PI 二级不洁PⅡ 三级不洁PⅢ
英国
无瑕FL 极轻微瑕VVS 轻微瑕VS 微瑕SI 一级不洁PK1 二级不洁PK2 三级不洁PK3 有斑点 严重斑点 等外品
中国
LC无 瑕
VVS
钻 石 净 度 等 级 系 统 对 照 表
内无瑕IF 一级极轻微瑕VVS1 二级极轻微瑕VVS2 一级轻微瑕VS1 二级轻微瑕VS2 一级微瑕SI1 二级微瑕SI2 一级小瑕I1 二级小瑕I2 三级小瑕I3
腰围直径(mm) 钻石重量(克拉) 4.1 0.25 5.1 0.50 6.5 1.00 8.2 2.00
名称
点状包体
十倍放大镜下特征
极小的包裹物,呈点状,在暗色背景下才能见到
符号
●
浅色包体
深色包体 云状物 羽状纹 须状腰 内凹原始晶面 内部纹理 空洞 破口 击痕
浅色或无色包裹物
深色或黑色的包裹物 呈乳状、朦胧状,无清晰的边界 钻石内部或延伸至内部的裂隙,似羽毛状 腰上细小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 凹入内部的原始晶面,晶面上常有阶梯状生长纹 钻石内部的天然生长痕迹 大而深的不规则破口 腰部边缘破损的小口 受到外力撞击留下的痕迹,在表面呈浅的凹陷 N
镶嵌的抛光钻石质量在0.0400g( 0.20ct ,含)至0.200g
(1.00ct,含)之间;
4.未经覆膜、裂隙充填等优化处理。
五、颜色分级操作步骤
1.工具准备 2.清洗样品 3.摆放比色石 4.熟悉比色石 5.称重 6.比色 7.记录 8.检查
六、颜色分级的影响因素
3.工具
(1)清洗工具:包括擦钻布、酒精、强酸等。
(2)标准光源:钻石比色灯,色温为5500-7200K,一般为 6500K。 (3)符合标准的比色石。 (4)其他:包括镊子、放大镜、天平、比色槽或比色板。
三、钻石比色法颜色划分规则
比色石
待分钻石与某一比色石颜色相同,则该比色石的颜色级别
就是待分钻石的颜色级别。
1.钻石对白光的吸收作用 2.光源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3.肉眼识别钻石颜色的能力 4.紫外荧光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5.背景色调对钻石颜色的影响 6.钻石的大小 7.色带和色域 8.包体 9.切工 10.带灰色、褐色的钻石 11.花式切工钻石 12.其他
Contents
观察顺序依次是:台面、星小面、上主小面、上腰小面。
在检测冠部时会发现,在与钻石镊子相接触的部位有镊子
的映象。把钻石相对镊子旋转90o,在没有映象的条件下观 察这些部位。
以同样的方法观察亭部和腰棱。
将观察结果标记在钻石的冠部和亭部投影图上。
钻石的冠部和亭部平面投影图
钻石内部瑕疵的种类、特征和符号
光的。这是由于亭部角度太大,使从钻石冠部入射 的光线在亭部刻面时的入射角小于钻石的临界角, 从而使光线不能发生全反射而从钻石亭部漏掉,而 产生黑底。
3.冠部角
从台面观察,亭部主刻面在风筝面上和在台面内的 影像,目测B和A两线段的比值。
B:A=1:1 B:A=1:1.5 B:A=1:2 B:A=1:2.5
冠角 25° 冠角 30° 冠角 34.5° 冠角 38°
4.腰厚比
百分比(%) 10×镜下 肉眼观察
<0.5 刀刃状 不可见
0.5-1.52-4.5 5-7. Nhomakorabea >8
细线状
窄
几乎不可见
细线状 明显的宽度 清晰的宽度
腰围类型:粗面腰、抛光腰、刻面腰
5.底尖大小
底尖大小 极小 小 中 大 底尖百分比 <1% 1-2% 2-4% >4% 描述 10×下呈点状 10×下几乎看不到底尖是一个面 10×下可见底尖是一小面 10×下可见底尖为完整的刻面
缺口
磨损底尖
腰或棱线上细小的撞伤
底尖呈一小白点,但无裂隙相伴
三、钻石的净度级别
1.无瑕级(FL)或内无瑕级(IF)
分别用FL和IF表示。指在10×放大镜下观察不到内含物, 但是内无暇级可见轻微的外部特征。 2.极轻微瑕级(VVS) 包括VVS1和VVS2。指在10×放大镜下很难见到内含物, 但允许亭部或表面有极微小的瑕疵。 3.轻微瑕级(VS) 包括VS1和VS2。指在10×放大镜下可见非常微小的瑕疵,
2.亭深比:亭部深度与腰的平均直径相比(%) 从台面观察,台面在亭尖周围会形成一个影像,其 大小受亭部深度的影响。根据台面半径与影像半径的比 值(台影比)来估测亭深比。
台影比 很小(为一圆点) 4:1 3:1 2:1 3:2 5:4 1:1
亭深比 <40% 41%—42% 43% 44.5% 45.5% 47% 49%
VS
SI
P1 P2 P3
四、影响钻石净度的因素
1.净度特征的大小
2.净度特征的数量
3.净度特征的位置 4.净度特征的对比度 5.净度特征影像的数量
Contents
1 颜色分级 净度分级 切工分级 重量分级
2
3 4
一、钻石切工分级——比例
切工分级:通过观察和测量,从比例和 修饰度两个方面对钻石加工工艺完美性进行 等级划分。
2
3 4
一、重量的表示
钻石的重量单位为克拉(ct)。
1ct=0.2g=100分
钻石的重量越大,其每克拉单价越高。一般情 况下,钻石的价格是以重量的平方乘以一定重量的 市场基价。即:钻石的价格=克拉重量2×基础价 钻石价格与克拉重量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 关系,会在克拉溢价重量处出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