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邯郸历史文化景点

邯郸历史文化景点

邯郸历史文化景点邯郸位于冀鲁豫交界处,它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在汉代是当时有名的五大都会之一。

邯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璀璨,邯郸有“成语之乡”的美称,邯郸学步、完璧归赵、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名胜古迹500余处,今天就来看介绍一下其中一部分:1、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

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

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

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

东城与西城仅一墙之隔,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

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2、将军岭,位于涉县。

1986年后,因刘伯承、徐向前元帅,黄镇、李达、王新亭上将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相继撒在这座山冈上,将军岭由此得名。

将军岭下的惊人发现——长平之战遗址。

3、古武当山,道教历史史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

山顶有一唐代古碑上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4、响堂寺石窟,邯郸市西南部。

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

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

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

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响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5、磁州窑,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6、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

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台阶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

上述三个独的建筑结构,构成了声波重复反射、折射的特殊环境,使台阶上的脚步声深化为高频的水滴声。

于是就出现了步步登台阶,水声丁冬响的音乐奇观。

7、朝阳沟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部深山革命老区武安管陶乡列江村,地处晋冀接壤处。

这里是中国著名现代戏曲作家杨兰春的出生地,也是名扬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现代戏曲《朝阳沟》创作及剧中主要人物银环、栓保的原型生活的地方。

8、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京娘湖因宋太祖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

这里山水环绕,风景秀美,造化神奇。

现已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9、邯郸赵苑,原插箭岭公园,位于邯郸市西北部。

大约在2300年以前,赵国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曾在这里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

地势起伏,文化丰厚,是一座融历史与生态、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正门坐南面北,整个建筑是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

高高耸立的两门柱之间,镶嵌着巨大的“古赵名宝”—和氏璧。

鲜明地突出了古赵特色。

10、磁山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南30公里处武安县磁山镇磁山村。

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属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

1972年发现。

经多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其中,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记录,修正了国际学术界认为它起源于印度的定论;粟的发现证明这里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之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原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

目前,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

11、梳妆楼、照眉池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内建设大街东侧古城西墙附近插箭岭东侧。

属战国赵王苑囿的一部分。

占地47万平方米。

建筑基址残高10余米。

梳妆楼遗址旁有照眉池,相传当年赵国宫女在献舞前后常于水边楼台梳妆照眉。

唐李白有"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的美好诗句。

12、学步桥,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内北关。

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

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

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

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13、回车巷,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内中街。

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

明代于此巷口镶嵌"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的石碣,后被毁。

198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复立碑碣,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给廉颇让路回车,争取将相团结,共保社稷的感人故事。

14、插箭岭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内建设大街东侧古城西墙附近。

属赵王郊外苑囿。

占地面积80多公顷。

相传赵武灵王曾在这里开展跑马射箭的骑兵训练活动,因名插箭岭。

经近年考古调查,遗址内有几处大型夯土台和战国时期的铸箭炉遗址。

并遗存大量的残缺古代兵器和铜箭头。

现已辟为赵苑旅游区。

15、邺城及三台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东南40公里处临漳县习文乡和香菜营乡的河图、三台、邺镇等数村范围内。

是我国历史上北方著名的"六朝故都"。

遗址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

邺北城始筑于齐桓公(前685~前642)时。

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占领邺城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达东西3.5公里,南北2.5公里。

横街分全城为南北二区,有城门7座,建筑布局强调中轴线均衡对称,结构严谨,分区鲜明。

在西墙上,以城墙为基础,建成金凤、铜雀、冰井三台,其上有房屋近400间。

在冰井台还建有井深15丈的藏冰室。

当年,"三曹"与"建安七子"登台赋诗,传为千古美谈。

此外,曹操在城东还修筑了芳林园和斗鸡台,在城西修筑了玄武苑和灵芝园,使邺城闻名四方。

534年,东魏建都邺城后,开始营建邺南城。

城东西3公里,南北4公里,城门14座。

分为宫殿区、官署区、宫苑区、居民区和商业区。

邺城沿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对以后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历史变迁,城址已被漳水冲积,现三台遗址部分犹存,台址上有近代建筑。

16、响堂山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响堂山(鼓山)上,有南北两处。

南石窟在鼓山南麓,北石窟在鼓山西腰,两窟南北相距15公里。

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

现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经文、雕刻。

它在我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艺术宝库。

石窟附近有古塔、靠山阁楼、寺院殿宇等建筑群。

17、北朝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南40公里处磁县境内。

现存大小古墓134处,其中最大的天子冢、皇姑坟、磨盘冢、青冢等,一向被误为"曹操七十二疑冢"和"曹军粮墟"。

现确认为北朝贵族墓葬区,有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北齐兰陵王墓、高洋墓等,出土有壁画和大批陶兵马俑、瓷器、东罗马金币等珍贵文物。

18、清泉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胡峪乡石岗村青头山上。

据传始建于汉代,初名累通寺。

中有二泉,常年沸涌,泉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

寺院面积15万平方米,原有房86间。

前有山门、钟鼓楼,正院建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殿、雷音殿以及东西配殿(藏经殿、伽蓝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莲池等。

寺内有汉代张道陵所书"龙"字,晋王羲之所书"白鹅飞到凤池中"和清康熙所书"虎"字碑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因遭火灾,现仅存藏经殿、山门、钟鼓楼等19间建筑。

19、大名故城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东南约110公里处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

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4个村庄是当时的4个城门遗址。

总面积36平方公里。

大名自唐代后期以来直至本世纪20年代,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对大名城郭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成为北宋的北京。

内城周长2公里,外城周长24.3公里。

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漳、卫两河因同时发水,水位漫溢城墙,城郭沦于水中,淤泥5米多深,遂为废墟。

至此,大名府城迁修于今艾家口,即今大名县城所在地。

20、磁州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南60公里处磁县观台镇、白土镇、贾壁乡、都党乡、黄沙乡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临水镇一带。

方圆90平方公里。

是我国宋代北方民窑最杰出的代表。

窑址分布范围很广,现存数十处主要窑址以观台和彭城两大区域为中心。

在宋元时期,磁州窑影响到了我国北方以至南方部分地域,形成了"磁州窑系"。

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器物装饰以铁绣花、刻花、剔花及白地黑花为突出特点。

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称,史籍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描述。

现代"磁州窑"仍是全国八大瓷产区之一。

21、妙觉寺舍利塔,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北30公里处武安城内。

占地总面积330多平方米,其中塔基占地55平方米,塔高38.71米,共13层。

通体砖砌,平面呈正八边形,造型玲珑,古朴幽雅。

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至今矗立无恙。

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22、峰峰古地道,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临水镇、峰峰镇、彭城镇范围内,面积达64平方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