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图谱运用的实践探索东阳市教体局教研室吴寒宵东阳市博大幼儿园潘岩内容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手段丰富多样,图谱便是其中的一种。
图谱以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运用于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集体舞、打击乐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
图谱是根据某个音乐活动而创设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广为应用。
本文从图谱的作用、图谱绘制的要求、图谱的运用、图谱解决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实践表明图谱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唱歌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方面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歌唱教学图谱运用实践探索正文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幼儿园音乐课程包含歌唱、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和打击乐,其中歌唱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
我们知道歌曲的构成包含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试曲式等,常常以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
音乐活动重在“乐从情起”,陈鹤琴就将节奏比为音乐的“骨骼”,旋律比为“肌肉”,一旦没有节奏和旋律的引导孩子们上起音乐课就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当“骨骼”与“肌肉”巧妙溶为一体,变得丰满、有生命力时,儿童的歌声也更为优美动听,会用心去歌唱,在歌唱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怎样合理的演绎歌曲,融入歌曲,唱准曲调和节奏,能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
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暨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
同时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其审美体验,使之感受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歌唱教学中图谱作为一种活动手段,可以满足艺术教育领域中对创造性的要求。
一、准确发挥歌唱教学中图谱的作用图谱的应用是一种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视听、欣赏。
图谱在歌唱教学中能起到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记忆歌词,理解歌词的作用,把单纯的唱歌表现的更加完美,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歌唱能力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由于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中班幼儿,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接触的歌曲日益增多,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但个别儿童的旋律音准的把握仍然是歌唱能力发展中最困难的一种能力。
如:三拍子歌曲、四拍子歌曲等。
大班幼儿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对不同的演唱形式发生了兴趣,创造性歌唱表现意识增强。
在歌词方面由于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尚不丰富,理解能力有限,加之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幻想的天性,因此,只有儿童所理解和熟悉歌词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所以借助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有利于儿童更好的记忆,而且能充分地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性,加强对歌曲情感的表达。
二、认真制定歌唱教学中图谱的绘制要求1、根据歌曲的性质、曲风归类分析,创编适合表现的图谱。
首先要分析歌曲,根据歌曲性质、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幼儿的发展认知水平和需要掌握、突破的重、难点绘制图谱。
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究出不同类型的图谱,有图片式图谱,节奏式图谱、还有节奏加图片式图谱,不同的图谱在一首歌曲中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图片式图谱根据歌词内容绘制,力求画面具体形象,简洁明了,同时图案色彩要鲜艳,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让幼儿清楚地感知歌曲,充分地理解记忆歌词,从而有效地初步掌握新歌。
例:大班歌唱活动《何家公鸡何家猜》我们就利用了图片式图谱,用六幅图片来帮助幼儿掌握歌词,简洁明了。
通过图片上的画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真奇怪,真奇怪,”用了小问号,“你看看公园里,”用了小眼睛和栅栏表示看公园,“有四百只鸡鸡,”直接用数字表示,“喔喔喔,”用了“拍翅膀”的图画,“是谁家的不知道?”用了房子和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何家公鸡何家猜》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的歌唱活动特别适用图片式图谱,因为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从视觉上一目了然,很快记住歌词。
(2)节奏式图谱:节奏包括节拍,速度等要素。
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节拍或重音规则交替进行的演奏,如《聪明孩子笨老狼》。
一类是松散的节奏,如《云》。
三拍子富有悠缓动荡的特点,把幼儿带入一种摇摆、悠缓的意境,而快的节奏比较令人兴奋。
所以我们绘制节奏式图谱时,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的拍数。
例:歌曲《萤火虫》我们就采用了节奏式图谱,画面生动、节奏清晰的图谱,使幼儿对歌曲内容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掌握唱几拍,也能把难点抓住——唱准、唱足拍数。
我们还通过图谱,让幼儿清晰地看出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的区别,知道一声部什么时候开始唱,二声部什么时候开始唱,学习轮唱。
(3)图片节奏式图谱:适用于说唱类歌曲教学或给歌曲配以节奏声势及打击乐教学中常用。
例:中班歌唱《买菜》是一首说唱类歌曲,而且是一首创编歌曲。
买了什么菜,把菜名配上歌曲的节奏型进行朗诵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同时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行节奏训练、咬字吐字、音准的练习等,还可以不断地利用图谱进行歌曲创编。
《买菜》2、遵循儿童歌唱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绘制图谱。
我们在绘制图谱时,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和音乐心理发展特点。
比如,图片式图谱绘制图形大小比例要适中,节奏式图谱绘制所描绘的图画的大小,长短比例,节奏型要准确,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时值等等,根据音乐的性质和结构,使视听同步,以强化和丰富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三、积极探寻歌唱教学中图谱的呈现方式歌唱教学中图谱的运用呈现方式也很重要,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学习。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直观法、填充法、补充法、猜想法和镶嵌法。
这些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直观法学前儿童的思维比较直观,他们对具象的事物会投入更大的注意力。
直观法就是通过图画,线条,圆点,使音乐具有某种程度的造型性,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例:大班歌唱活动《茉莉花》我们在不同地方用了不同颜色的小花,利用翻花色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提醒此处变换唱法,重复接唱,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分声部轮唱。
2、填充法:幼儿欣赏歌曲后,回忆歌词,老师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内容用图片或图形填充上去,形成完整的歌曲图谱。
例:中班歌唱活动《小脚》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取、放、填空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回忆歌词,效果很好。
3、补充法:常用在创编歌曲教学中,我们把歌曲中的“问题”提出来,让幼儿创编歌词,老师用图片或简笔画的形式补充到歌曲里,形成新的图谱,让幼儿看着自己编的歌词进行歌唱。
例:歌唱活动《小鸟小鸟》我们采用问与答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创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用图来代替字歌词,幼儿表现出浓郁的兴趣。
还有一种就是呈现重点乐句节奏,强化练习。
如:歌曲《小鸟小鸟》中的“啦”到底要唱几个,什么地方唱的快,什么地方唱的慢?用节奏图谱进行补充,完成教学难点。
唱“啦啦”时,老师通过节奏图谱提示,幼儿唱的拍数和速度准确了,歌声才会显得优美动听。
4、猜想法:在欣赏歌曲后让幼儿猜想歌曲里唱了什么?再翻开图谱验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例《何家公鸡何家猜》我们就利用猜想法让幼儿通过听一听、想一想、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因为这首歌是用广东方言唱的,我们设置悬念,让幼儿从听和猜的环节中欣赏旋律和记忆歌词,再学习歌曲,最后结合歌曲进行游戏。
环节安排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息息相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镶嵌法:常用在歌曲的分层理解上,例:大班歌唱《雨点跳舞》就用了镶嵌式图谱。
我们把节奏图片以镶嵌的方法插入,把问题前置,帮助幼儿分层理解歌曲,非常的新颖有趣,而且利于幼儿理解掌握。
《雨点跳舞》四、合理运用图谱,培养幼儿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音乐是欣赏艺术,音乐的美体现在音区,力度,节奏,旋律,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上,儿童音乐主要体现在音色,节奏,旋律,力度四个方面。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需要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
让儿童掌握一些初步的表现手法,使他们学会有感情的唱歌,能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是儿童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其中,速度和力度是歌曲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结合歌曲作品的内容,形象和情况等特征来进行。
1、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声音表情声音表情一般包括歌唱时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所产生的表情效果以及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所产生表情效果。
歌唱教学中,出示较直观的视觉图,使儿童将图与歌曲内容相匹配,从而选择恰当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
如在处理歌曲《小海军》和《摇篮曲》时,出示图一询问儿童哪根线画的是快快的唱?哪根线画的是慢慢的唱?出示图二哪里是重重的唱?哪里要轻轻的唱?大熊猫胖胖的,很有力,表示要唱的响亮有力,小鸟小小的,很轻巧,表示可以唱的轻柔一点,通过图片来强调速度和力度的培养。
(图一)(图二)2、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来帮助儿童喜爱和表现歌曲的节奏也是十分有效的形式之一。
看图形做动作,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儿童根据图形卡片显示的节奏给熟悉的歌曲配上简单的节奏动作。
如:图片《小小蛋儿把门开》。
3、运用图谱加强幼儿的音准培养幼儿歌唱技能中,音准是最难的,唱歌中走音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儿童掌握歌曲的旋律,唱准音高位置,我们常利用直观的教具图谱,配上手指的动作,以引导儿童把视觉、动觉上的高低与听觉上的高低一致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旋律。
如:歌曲《吹泡泡》教师边指图谱边唱旋律,儿童边看图谱边听旋律并且用手做指点泡泡的动作,因为图谱上的泡泡老师是按音区的不同设计的,所以幼儿很容易就唱准了旋律。
总之,在歌唱教学中图谱对幼儿不仅起到了欣赏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
因为它简单明了,能突出内容,指令性强,使教师制定目标时更清晰更具体,也更有利于幼儿对歌曲重、难点的把握;图谱的呈现使得教师的语言更简洁、有效,幼儿通过视听一目了然,练习具体到位,熟练掌握歌唱技能,读谱能力不断增强,歌唱表现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歌唱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具体体现在认知方面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操作技能目标方面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的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歌声越来越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