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XXX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XXXXXX项目法人代表:(XX 长)项目建设负责人:(公交建商科科长)项目建设地址:XXXXXX项目主管部门:XXXX发展与改革委员会XXXX环保局项目编制单位: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规模:1、垃圾填埋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垃圾处理量为50t/d。

近期卫生填埋场总面积3.24万平方米,有效库容约14万立方米。

远期卫生填埋场总面积3.24万平方米,有效库容约14万立方米。

2、管理区:规划占地面积3000㎡,总建筑面积510.65㎡,其中:新建办公室及宿舍164.95㎡,车库及维修间223.87㎡,配电室及给水泵房103.85㎡,门卫室17.98㎡,均为地上一层,砖混结构。

3、垃圾场交通:需新建管理区至填埋场简易道路400米,道路宽7米。

设计年限:使用年限为13年1、近期:2013年—2019年2、远期:2020年—2025年项目建设期:一年(2012年)工程总投资:估算总投资:2631.79万元其中:工程费1639.53万元设备购置费401.1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60.99万元预备费230.1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0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全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1.2可研编制依据《XXXXXX总体规划》(2010~2030年)《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的暂行规定》劳动部劳字(1994)48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J302-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564-201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l6889;《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GB3095-96;《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编制《XXXXXX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委托书1.3可研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科学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合理确定工程的服务范围和处理规模。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即要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又能做到节省工程投资。

(5)采用近期与远期结合的方针,充分考虑工程分期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1.4编制范围1、XXXXXX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处理的对象为XXXX职工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而医疗部门产生的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部分企事业单位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不在本工程处理范围。

2、处理场的工程设计及外部供水、供电、公路等系统工程。

1.5 XX场概况1.5.1地理位置XXXXXXXX一四二XX地理坐标:东经85°03′~85°36′,北纬44°19′~44°38′,管辖面积701平方公里,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县境内,属玛纳斯河流域巴音沟河安集海灌区。

XXXX新安镇位于G312国道北侧,东距沙湾县城33公里,据石河子市71公里,西距奎屯市60公里。

项目地点距XX部4公里,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

1.5.2人口规模XXXXXX始建于1953年6月,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县境内,属玛纳斯河流域巴音沟河安集海灌区。

XXXX南临乌伊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东西与沙湾县安集海乡毗邻,西北与奎屯市相连,北与141XX、122XX场隔渠相望,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33公里。

全XX总面积701平方公里,全XX常住人口总人口32110人,流动人口平均为7700人。

XXXX是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结合的大型国营农场,XX场种植规模为18万亩,现以种植棉花为主,以种植小麦、玉米、葡萄、苜蓿为辅。

1.5.3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XXXXXX在地貌上场地属于准葛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

南高北低,南北坡度12~0.2‰,东西坡度6~0.2‰,坡降6‰,海拔高度在371-520米之间。

XX部地势南高北低,坡降6‰,东西方向地形平缓,坡降不明显。

2、气候条件项目所在地XXXX地处中亚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日温差大。

垦区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7.0℃极端最低气温:-38.9℃极端最高气温:41.3℃年平均降水量:180.0mm常年风向:西北风、东风年平均最大风速:13.8m/s地震烈度:7度冻土深度:1.4m最大积雪厚度:36cm3、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1)地表水XXXX场地表水为天山积雪融化汇流而成的河水,主要河流有巴音沟河、金沟河和博尔通古河,河水季节性变化明显,其中巴音沟河全长约110公里,年径流量3亿立方米,最高年径流量为1962年的3.99亿立方米,最低年径流量为1983年的2.34亿立方米。

汛期7月份平均流量34.18立方米/秒,1962年7月10日洪峰高达140.7立方米/秒。

(2)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的动储量约在1亿立方米以上。

(3)地层岩性场地地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全新世冲洪积层(Q3-4al+pl),岩性自上而下划分为7层:第①层粉土:厚度一般在0.50m~0.70m,土黄色,干~稍湿,松散—稍密,含盐量较大局部有盐粉析出,局部含有植物根系。

第②层粉砂:埋深一般在0.50m~0.70m,厚度为1.0m~1.40m,土黄色,稍湿,松散—稍密,局部含有植物根系。

第③层粉质黏土:埋深一般在 1.20m~1.50m,厚度为0.50m~0.60m,土黄色,稍湿,稍密。

第④层粉砂:埋深一般在2.30m~2.70m,厚度为0.30m~0.70m,土黄色,稍湿,稍密。

第⑤层粉质黏土:埋深一般在 2.70m~3.00m,厚度为 1.20m~1.80m,土黄色,稍湿—湿,稍密。

第⑥层细砂:埋深一般在4.20m~4.80m,厚度为1.00m~1.40m,青灰色,湿—饱和,稍密,局部夹有薄层粉质粘土。

第⑦层粉质黏土:埋深一般在 5.60m~5.80m,厚度为 1.20m~1.40m,土黄色,饱和,稍密,局部夹有薄层细砂。

(4)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变化勘察期间,在7m勘察深度内地下水位埋深为5.0m~6.5m。

据调查,拟建场地附近机井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13m左右,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巴音沟河西岸冲洪积平原中下游,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形平缓,场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冲洪积物,地下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中,为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的含水系统。

浅表层多为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夹有粉细砂层,下部为多层互层结构,含水层岩性多为粉细砂,相对隔水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粉土,在平面上分布差异性较大,厚度不均,该区潜水含水层分布受侧向径流补给、渠系和农业灌溉水入渗补给,潜水水位埋深普遍较小,水位埋深多为 5.0~6.5m,地下水在该区域呈南北方向径流,水力坡度2‰~3‰。

下部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以粉细砂为主,局部出现中粗砂,甚至砂砾石透镜体。

含水层的层位、厚度及延伸范围很不稳定,常成平缓状,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交错出现,存在较多的尖灭地层。

在平面上,南北走向分布的几条冲沟地带,含水层颗粒相对较粗,以中细砂为主,常夹薄层砂砾石层,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差异。

在垂向上200m内可以分为两组,埋深分别为45-66m和90-177m,含水层以粉细砂为主,呈现多层,厚度极不稳定。

(5)场地稳定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环境地质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近距离也不存在发震活动性断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为中软土,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本场地未发现饱和粉土、砂土,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

本次勘察未发现电力、通信电缆、人防工程建筑及其它地下埋设物。

在设计、施工前,委托方应将该管线范围内及邻近地段的地表和地下设施分布情况提供给相关单位。

目前,XXXX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简陋,环卫机构不健全,环卫设备严重老化,职工人数和装备不足等;现状垃圾处理方式为直接堆放于戈壁荒地,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但污染周围环境,而且制约XX 场的经济发展。

随着XX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XX场规模慢慢扩大,人口逐年增加,XX场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设一个符合国家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势在必行。

本项目通过对XXXX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将新建XX场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科学合理地收集、清运和处理XX场生活垃圾,进一步改善XXXX环境,保护XX场周边生态环境,为促进XXXX的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2项目现状XXXXXX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湾县境内,属玛纳斯河流域巴音沟河安集海灌区。

XXXX是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结合的大型国营农场。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XX场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但是,总体规划中规划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一直没有实施,XX场的生活垃圾没有采取处理措施,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严重影响景观。

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

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项目的建设是提高XX XX城镇容貌、环境卫生水平的需要随着XXXXXX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量与日俱增,垃圾不经处理的乱堆乱放,随意乱扔乱丢,一些轻飘废物借风力飘扬空中,悬挂于树枝、电线上,漂浮于水面,无疑对对XX场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与XX场建设的步伐不相适应,项目的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对XX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因此,建设一座工艺完善、技术合理的垃圾处理场十分迫切。

2.3.2项目的建设将减少生活垃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严重影响景观。

XX场生活垃圾中有50-60%的易腐性有机物,它们能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自行降解,同时散发出硫化氢、氨、苯、丙酮等多种令人厌恶的臭味,这在集中堆放垃圾的垃圾处置场所周围更为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