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每100毫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 100毫 升血液中为12 16克 平均14 1214克 升血液中为12-16克,平均14克;成年女子 血红蛋白含量为11 l5克 平均约13 1113克 血红蛋白含量为11-l5克,平均约13克。
对 象 中国人 日本人 加拿大 奥运会队 员 荷兰奥运会 队 员 我国运动员 (11项) 项 我国成年运动 员(42项) 项 我国青少年运 动员( 项 动员(42项) 北京体院学生 例数 血红蛋白数值( 血红蛋白数值(克%) ) 男 2889 935 187 179 580 1130 383 111 14.35 14.1 14.7 15.5 13.83 14.45 14.01 14.76 女 12.75 12 12.9 14.4 14.44 12.91 13.11 13.01 易见龙等综合( 易见龙等综合(1959) ) Sell(1956) Glement等 等 Dewijn等 等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 (1974) ) 秦孝梅等(1984) 秦孝梅等 秦孝梅等(1984) 秦孝梅等 宋成忠等(1978) 宋成忠等 研究者及时间
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一)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 员的运动能力。低于正常值, 员的运动能力。低于正常值,即出 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 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 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Hb值过高 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Hb值过高 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 然增多。 然增多。
血凝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血凝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二)纤维蛋白溶解
1.纤溶酶的激活 2.纤维蛋白的降解 3.纤溶抑制
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一次性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次性运动引起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机能 亢进。 亢进。 (二)长期运动对此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凝能力及凝血酶原时间PT PT、 研究表明,血凝能力及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素及时间PTT PTT等指标在运动者与非 部分凝血活素及时间PTT等指标在运动者与非 运动者之间没有差别,而纤溶能力巴(ELT) (ELT)则 运动者之间没有差别,而纤溶能力巴(ELT)则 运动者比非运动者亢进。 运动者比非运动者亢进。
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一、血红蛋白的 功能 血红蛋白是红细 胞内的主要成分, 胞内的主要成分, 其缩写为Hb Hb, 其缩写为Hb,是 一种结合蛋白质。 一种结合蛋白质。 每一血红蛋白分 子由一分子的珠 子由一分子的珠 蛋白和四分子亚 铁血红素组成, 铁血红素组成, 组成 珠蛋白约占96% 96%, 珠蛋白约占96%, 血红素占4% 4%, 血红素占4%,
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二)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实践证明,按每名运动员的Hb平均值,可将Hb值 实践证明,按每名运动员的Hb平均值,可将Hb值 Hb平均值 Hb 的个体差异分为三个类型, 偏高型、 的个体差异分为三个类型,即偏高型、正常型和 偏低型。每一个基本类型中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偏低型。每一个基本类型中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按标准差(SD)大于1 (SD)大于 为波动大者, 小于1 即 : 按标准差 (SD) 大于 1 克 % 为波动大者 , 小于 1 为波动小者。因此, 克 % 为波动小者 。 因此 , 理论上可以把运动员的 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 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型。 到的只有四个类型 即偏高波动小者、 四个类型: 到的只有四个类型:即偏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 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和偏低波动小者。 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和偏低波动小者。运动训练 实践证明, 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 实践证明,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 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 这种类型运动员能耐受大负荷运动训练,从事耐 力性项目运动较好。而以血红蛋白值偏低波动小 力性项目运动较好。 者为较差。 者为较差。
在应用Hb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应用Hb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Hb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 女运动员月经期间亦稍 冬训期间评价标准应略低 , 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低,这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2. 运动员 Hb 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 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 、 运动员Hb 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每名运动员存在季节、 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生物周期等的周期性差异。 生物周期等的周期性差异。 3. 虽然 Hb 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 但一般男运动员 Hb 值不 虽然Hb 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但一般男运动员Hb Hb含量存在个体差异 Hb值不 170g/L) 应 超 过 17 克 (170g/L) , 女 运 动 员 不 应 超 过 16 克 160g/L) 最低值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80 g/L)。 80% (160g/L)。最低值不得低于本人全年平均的80%。同一 次检测中, 如果个别运动员Hb Hb值与同队平均值相差过 次检测中 , 如果个别运动员 Hb 值与同队平均值相差过 人时,应引起注意。 人时,应引起注意。 4.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Hb由低向高恢复时, 4.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 Hb由低向高恢复时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后的调整期, 由低向高恢复时, 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也最好, 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运动成绩也最好,可能这一时期 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最佳期” 这个“最佳期” 是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最佳期”。这个“最佳期” 并不是出现在人们想象的“超量恢复期” 并不是出现在人们想象的“超量运输O ②运输CO2和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 运输CO 由于Hb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 由于Hb指标相对稳定 Hb指标相对稳定, 机能状态,所以, 机能状态,所以,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 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 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 动能力。 动能力。 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血液的有形成分 运动员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 会发生一些变化。正常情况下Hb Hb的变化与红细 会发生一些变化。正常情况下Hb的变化与红细 胞的变化是一致的, 胞的变化是一致的,运动中凡能影响红细胞的 因素都能影响Hb Hb。 因素都能影响Hb。
5.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 Hb 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 如根据1 段,如根据1-2周时间内运动员对运动量和 运动强度的反应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 而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 等 , 而不能用于评定每次训练课的情况 。 在观察分析Hb指标变化时, Hb指标变化时 在观察分析 Hb 指标变化时 ,应结合其他指 如无氧阈、尿蛋白、心率等) 标 (如无氧阈、尿蛋白、心率等 ),以及运 动员的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动员的自我感觉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6.Hb指标的应用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 6.Hb指标的应用主要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 项目。其他项日只能以此作为参考指标。 项目。其他项日只能以此作为参考指标。
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 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试述一次性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7. 试述一次性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8. 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试述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9. 试述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10.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10.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思考题] 思考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何谓内环境? 2. 何谓内环境 ? 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 定的作用及意义。 定的作用及意义。 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4.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5.何谓红细胞流变性 影响因素有哪些? 何谓红细胞流变性? 5.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 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 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血液凝固和纤溶 (一)血液凝固 当血管受伤出血时, 当血管受伤出血时,会立即形成凝血止 止血由血管的损伤部位收缩, 血。止血由血管的损伤部位收缩,血小板粘 聚集、变态,从而形成白色血栓, 附、聚集、变态,从而形成白色血栓,然后 由血液凝固系统形成纤维蛋白(胶冻状血块) 由血液凝固系统形成纤维蛋白(胶冻状血块) 完成止血过程。 完成止血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简称凝血或 血凝。 血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