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分析

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分析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主要通过比率分析实现。

常用的财务比率衡量企业三个方面的情况,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使用杜邦图可以将上述比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

对现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过比率分析实现,而是要求从现金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并据此判断其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比率分析与现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

1)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 (现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

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
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

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待摊费用)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辅助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

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

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

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利息收入倍数=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负债比率又称财务杠杆,由于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所以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

但这并不是说财务杠杆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财务杠杆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

利息收入倍数考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

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应收帐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 存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 总资产平均值
由于上述的这些周转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损益表数据则是整个报告期的动态数据,所以为了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须将取自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折算成整个报告期的平均额。

通常来讲,上述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

但数量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各资产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各种类型存货的相互搭配、存货的质量、适用性等。

3)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

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

一般用下面几个指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为例: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 销售收入=(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
净利润率= 净利润/ 销售收入
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 总资产平均值
权益报酬率= 净利润/ 权益平均值
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
上述指标中,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说明企业生产(或销售)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越高则获利能力越强;资产报酬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则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状况。

权益报酬率是股东最为关心的内容,它与财务杠杆有关,如果资产的报酬率相同,则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权益报酬率也越高,因为股东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同等的收益能力。

每股利润只是将净利润分配到每
一份股份,目的是为了更简洁地表示权益资本的盈利情况。

衡量上述盈利指标是高还是低,一般要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发行的股票有价格数据,一般还计算一个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资者为获得的每一元钱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证实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资代价的尺度,体现了投资该股票的风险程度。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但同时投资风险也高。

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市价是一个时点数据,而每股收益则是一个时段数据,这种数据口径上的差异和收益预测的准确程度都为投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会计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人为运作等各种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确定口径难以统一,给准确分析带来困难。

在实际当中,我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即成长性。

成长性好的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资者。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预测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4)现金流分析
在财务比率分析当中,没有考虑现金流的问题,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如何对现金流进行分析。

分析现金流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数量,如果企业总的现金流为正,则表明企业的现金流入能够保证现金流出的需要。

但是,企业是如何保证其现金流出的需要的呢?这就要看其现金流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了。

另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质量。

这包括现金流的波动情况、企业的管理情况,如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过快,存货是否已经过时或流动缓慢,应收帐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项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

最后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如行业前景,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产品的生命周期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