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
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
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12、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4、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鶵()()醴泉()濠梁()鯈鱼()
惠子相梁()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止: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是: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庄子》是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
庄周,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
家代表人物。
5.庄子所讲的故事比喻贴切巧妙。
“鹓”“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6.请简要回答《惠子相梁》这则故事的讽刺意义。
7.一词多义
于: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搜于国中游于濠梁之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庄子往见之胡不见我于王
发:夫鹓雏发于南海舜发于畎亩之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通向;从前。
⑵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⑶辩通辨;辨别。
⑷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同时占有⑵假使,假如超过,胜过⑶天性、天良⑷丢掉
⑸祸患、突难⑹助词⑺用脚踢⑻高位厚禄⑼苟且偷生
⑽停止⑾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⑿凭借,根据⒀侍奉⒁不仅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给。
⑵于: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⑶是:批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⑷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6、(C)7、(B)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
9、(B)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⑵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⑶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⑷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⑸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⑶“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2、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13、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拓展应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3、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4、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1.yuān chúlǐháo tiáo xiànɡchī
2.(1)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都,京城。
(3)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这。
(5)疑问代词,怎么。
(6)完全,确定是。
3.(1)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庄周及其后学道战国道
5.“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6.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富贵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