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表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X市是X半岛上大连所辖的沿海城市,近年来,X市的经济和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城市供水的水量和水质满足不了城市的需求,急待建设城市供水工程。

同时,由于X市占有大连市的46% (16.11亿斥)的地表水资源,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X市供水问题,合理规划,及时开发X市地表水资源,对包括X市在内的“北方香港”--大连市的发展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市领导高瞻远瞩在布署规划“大连市引英入连工程”的同时,指示各有关部门把“大连市X 供水工程”列入日程。

鉴于上述情况,X市自来水公司委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进行了“大连市X供水工程”的设计,现阶段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院在市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以“X市X流域水资源论证报告”为依据,多次进行了现场踏勘调研,收集资料等工作,在征得各有关部门领导和部门意见后编制了文件,几经修改,于1 998年8月完成了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 概述1.1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1.1 编制依据1. X市自来水公司1997年4月编制的“大连市X外国政府贷款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报请审批文件。

2. X 市自来水公司1996年7月15日的“设计委托书”。

3. 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X市城乡规划局1993年6月份编制的“ 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和“ 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专项规划”。

4. 大连市水利建筑设计院1992年1月编制“大连市X县朱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

5. 大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1993年12月编制“X市近期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X环保局的确认函件。

6. 辽宁省水文总站沙里涂水文站1996年7月29日提供“沙里涂水文站水文资料统计计算成果” 。

7. 大连市水利局引英入连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办公室1996年5月编制“大连市引英入连供水工程规划成果汇报提纲” 、“大连市水资源供需预测” 。

8.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X市水利建筑设计院1997年6月编制“ X市X流域水资源论证报告”。

9. 请水报告批复文件。

10. X卫生防疫站1996年编制的“ X市市政水源监测结果报告”。

11. 供电协议。

12. 排水协议。

13. X市人民政府1996年12月17日“关于新建X供水工程有关问题的意见”。

14. X市政府1997年10月20日“关于大连市X供水工程总体方案选择的意见”15.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X市水利建筑设计室1997年11月编“X市城市供水工程水源供水方案分析”。

16. X市水利局、X市朱隈水库管理局、X市水利建筑设计室1997年11月10日“关于大连市X供水工程水库取水方案减少发电量及其它项目赔偿的报1.1.2 编制原则1. 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城市发展水源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和建设计划,力求尽快地解决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

2 .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大连市资源供需预测,合理利用本市水资源。

工程总体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投资少,成本低、效益显著,又要考虑总体布局合理、供水安全可靠、现有供水设施的充分利用,工程实施容易,便于分期、分步实施等因素。

同时也要注意与大连市近远期引水工程的结合。

3. 取水工程同当地水利部门及时配合,注意与现有水利设施的协调。

4. 输水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要符合安全供水条件。

5. 净水厂工艺力求适用、安全、可靠、管理方便,要注意适合北方冬季低温低浊的特点,确保出水水量和水质。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注重节能、节水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配水工程要与总体配套,注意远近期的结合。

7. 工程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劳动环境,减少制水成本为目的,要稳妥可靠,适合国情。

8. 按现行有关政策进行较完整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1.1.3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工程范围内的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工程。

1.2 城市概况1.2.1 城市性质和规模X市是X半岛大连市所辖的沿海城市。

X市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经济和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发展潜力很大。

城市性质为“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港口、商贸、旅游协调发展的地区中心城市” 。

X市总面积4034KM,总人口88.41万人。

1995年X市区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14.2 万人。

X市拥有冶金、建材、食品、纺织、机械、轻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1992 年末统计,工业企业148家,工业总产值70,876万元。

其中轻纺、机械工业占主导地位。

1.2.2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 地理位置X市位于X半岛东侧中部(东径122° 57? 45?,北纬39° 44? 32?),南濒黄海,东与东沟、岫岩两县接壤,西与普兰店以碧流河为界。

距大连市180km 丹东167km。

2. 地形地貌和水文X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势由北向南变低,北部低山重迭、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沿海平原比较开阔。

X市地处阴山构造带及新华夏第二隆起带交接复合部位。

X河漫滩地带为冲洪积地层,表层为0.4 —1.6m的亚砂土及中砂,其下游地段沉积有一层约1.5m厚的黄色中细砂,该层向上游逐渐减少。

X阶地及山前地带的冲洪积,残积、坡积物、阶地层为0.6 —2.6m的亚粘土,下部为中粗砂含卵石、黄色、松散、磨圆度好,卵石粒径为20-100mm,厚度3—5m。

埋藏在第四纪底部属前震旦系地层,岩性主要为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风化较为强烈,风化带一般为1.5 —1.38m。

风化壳呈黄褐色,新鲜面呈银灰色。

X市境内有X,英那河等9条较大河流,独立注入黄海,水资源比较丰富。

3. 气象X市地处欧亚东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季风明显,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8.8 C,极端最高温度36C,极端最低温度—26.6 C,年平均降雨量799.3mm大部分集中在7、8月份。

最大冻土深度94cm最大冰冻厚度48cnr。

1.2.3 供水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 供水现状X市给水工程建于1975年,唯一水源地位于市北6kn平顶山拦河坝上游700n 处X岸边。

到1992年经3次挖潜改造,供水能力由0.4万用/d增加到1.58 万m/d。

1995年建成至今,供水能力3.5万m/d。

工艺流程如下:加氯消毒渗渠和管井-集水井-送水泵房-输水管道-高位水池-配水管网其水源杨树房水源地有管井4座、大口井2座,渗渠DN600- DN80共7条,总长1436m。

送水泵房设置12sh —6型离心泵1台,10sh —6A型离心泵3台,高水位自灌启动,低水位真空泵启动。

送水泵房至老高庙岭高位水池的输水管三条,DN300、DN500、DN700,长度均为3.25km的铸铁管线。

老庙岭高位水池4座,总容积5000M3,池内底标高54.8m。

高位水池至配水管网的配水干管四条,管径分别为DN200、DN300、DN4O0 DN70管各一条。

配水管网DN200- DN70管道分布于市区,总长度19.5km。

2. 存在的主要问题(1) 供水量不足95年“近期供水工程”建成后,供水能力3.5万m/d,供水的紧张局面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又面临着新的缺水问题。

按96年供水现状,从X城区需水量预测看,供水量仍有缺口,预测结果: 2000年供水量是6.55万nVd , 2010年供水量12万nVd,如果不及时建设供水工程,势必要影响居民生活,限制工业发展,无法满足X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供水要求。

(2) 供水水质不稳定目前,净水厂出水的水质不稳定,随着季节有变化,夏季汛期出水浊度高于3度,有时细菌指标超标,出水水质见附录。

由于现有净水厂工艺简单,要净水厂常年出水满足GB5749- 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在汛期使出水水浊度达标需要增加处理构筑物、增加工程。

(3) 配水管网规模不够93年设计的“X近期供水工程”其水源地、净水厂、高位水池已建成,由于资金短缺,与之配套的配水管网要逐步实施,至今仍没到位,要使用户的用水量和水压达到要求,与供水能力相适应的配水管网要同步甚至超前建设。

(4) 渗渠维护管理工作量大水源地渗渠的建设具有工艺简单,投资省、实施容易等特点,但常年运行,出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性不如地表水源水厂。

由于渗渠位于翻板闸前河底,需要随时观察河底是否淤积、渗渠与检查井是否有损坏等,不如地面式取水构筑物维护管理方便。

(5) 管井大口井因年久水量减少,基本不运行。

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1.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X市目前城市供水来源全靠渗渠,渗渠只有三条,分别建于89年、91年、93年,渗渠的寿命一般只能使用五年,五年后渗渠出水量每年将下降10%,而现在89和91渗渠基本不渗水,只靠93渗渠渗一部分水,因此,今年出水量已不足3.5万m3/d,保证不了X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为了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急需,X市自来水公司在现有水厂内修建了长42m宽35m深6m勺蓄水池,池底铺设三条渗水管,各长25m通到集水井,以保证市区内日用水3.5万m3/d的需要。

这种解决办法只是临时的,其水质在洪水期间难以保证。

通过渗渠多年使用实践证明,渗渠的出水水质及不稳定,水质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特别在洪水期,水质的浊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保证不了供水的安全性,要使水质常年达到 (GB5749-85) 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必须建设地表水厂。

2.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平房变楼房,城区供水面积由93年的12.6平方公里,增加到95年的17.6平方公里,用水人口急剧增加,X市用水人口已由93年11万人增加到95年的14.2万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要加大;因为X地表水资源丰富,占大连地表水资源的46%大连市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有往X搬迁的计划,所以X市区现有3.5万m/d供水能力远远满足不了X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 X市区配水管网的配水能力不足,旧管的质量差,经常出现管道漏水、破坏等现象,使用户叫苦连天,市政府面临很大的压力。

4. 城市供水是社会进步、城市建设发展的控制因素。

X市地表水资源丰富,面临的缺水是工程性缺水,X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对合理规划、统一调度地表水资源、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对于大连市工业企业向X市转移计划的实现,对促进大连全地区的建设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1.3.2 工程建设的条件大连市、X市各级领导对X市供水工程十分重视,工程资金来源正逐步落实,这是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

X市拥有工程建设所必须的人力、物力、施工力量和设备加工能力。

市里施工力量比较强,有具备一定施工经验的省市建筑工程公司和市政工程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