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课堂教学提问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面向多数、以点带面;启发诱导、发展智力;联系实际、区别对待;正确评价、适当鼓励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课堂教学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提问方法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提问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提问可以用来检查已学过的知识,可以引出新的课题,可以展开教学内容,并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课堂提问就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归纳起来,课堂提问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课堂教学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
一节课总有主干和末节,总有关键点和平缓处。
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疑问难,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
所提问题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思考的价值,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繁简得当。
老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
当然问题的难度、深度要适宜。
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
使学生思维,开发其智力,而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智力范围,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二、面向多数,以点带面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引导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心理上拟出一个假定答案,当自己的假定答案与被提问的人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认识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的,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然后再指名回答。
例如,有位教师在提问开始时对学生说:“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叫到名字的同学请来回答。
”这种提问使学生紧张地等着指名。
但等老师一叫出名字,其余的人都放松了“警戒线”,在下面骚动起来。
没有被叫到名字的都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而别人回答什么,就很少关心了。
这种提问的方法就没有使大多数学生重视,从而降低了提问质量。
后来,这位教师就这样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复习情况,看谁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时,学生虽举手发言,但老师没有急着指名,而是接着说:“叫到名字的同学请站起回答,没有叫到名字的,要注意听他们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等会儿要请大家指出来。
”结果在被叫到名字的学生回答时,教室里静悄悄地,其他学生都专心致志地听,等发言的学生一答完都争先恐后地举手
发言。
这种提问的方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收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三、启发诱导,发展智力
提问应富有启发性,起到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
提问当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进行。
但提问总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不论是问答式,还是谈话式,问题的设计、方向的把握、内容的扩展与深入,直到引出结论,教师始终都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提问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不断激起学生智慧的浪花。
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形成。
提问不等于启发式。
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课堂提问只有在激起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时才具有启发性。
那种单调肤浅、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的提问,或设计不当、不得其法的提问,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随声附和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弱化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联系实际,区别对待
提问应当选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考虑学生知识的准备程度,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设计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终能解答。
反之,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过于陌生、困难,就会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或只是主观地拟定一连串问题,到课堂上依次逐个
提问学生,这样就会出现启而不发、冷冷清清的局面,甚至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情绪。
提问还要联系对象的实际,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情况,区别对待。
对学习成绩优异、程度高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要大一些,这样不但促使他深入思考,而且对全班学生有启发。
对学习成绩较差、程度低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太难,而要使他回答,这样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今天问谁,明天问谁,复杂问题问谁,简单问题问谁,旧教材问谁,新教材问谁,都要心中有数,做到区别对待。
五、正确评价,适当鼓励
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与否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
如果提问结束后不作评价,学生答对了受不到鼓励,答错了也不知错在何处,就会使提问流于形式。
因此,在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可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但评价时所用的语言要加以选择,一定要适当。
切不可随意奉送廉价的赞扬,诸如“很好”、“太好了”、“天才”等。
对于答错的学生也要用鼓励性的口吻和语言,鼓励其改正错误。
以上五个方面简单地论述了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运用得好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滥用或
运用不当,则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