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1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为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对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

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

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

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

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84÷2=42(cm) 长:42×=28(cm)宽:42×=14(cm)(2)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

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84÷(3+4+5)=7(cm) 7×3=21(cm)7×4=28(cm) 7×5=35(cm)]⊙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2一、复习引新1.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62.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课件一下载)①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②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列式:24③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列式后,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④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⑤练习反馈。

根据:,写出,(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课件二下载)①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③、教师板书整理。

(米)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也可以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米)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请同学求未知数①②3.判断。

①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②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③()④()⑤()4.解答下面各题。

①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②什么数乘以6等于?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后作业练习七1、2、3、4六、板书设计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3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二、教学例5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4、小结。

三、练习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

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找出单位1。

2.出示第88页的复习题。

(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

1.出示例6。

千克?2.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成8份,吃了的占其中的5份。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生在黑板上画出:(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

(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生口述: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 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

单位1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1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

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1)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反馈提问: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