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特点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英文翻译为Rail Transit,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
二、相关综述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集多专业、多工种于一身的复杂系统。
通常由轨道路线、车站、车辆、维护检修基地、供变电、通信信号、指挥控制中心等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功能实现、安全保证均应遵循有轨道交通通的客观规律。
在运输组织上要实行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运行图组织行车。
在功能实现方面,各有关于专业如线路、车站、隧道、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及消防系统均应保证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
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始建设阶段,从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中期以上海地铁一号线(21公里)、北京地铁复八线(13.6 公里)、北京地铁一号线改造,广州地铁一号线(18.5公里)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大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
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 年至1998 年。
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盲目性。
针对工程造价很高、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城市地铁每公里造价1 亿美元左右等问题,1995 年国务院办公厅60 号文件通知,除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所有地铁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
这期间近 3 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1997 年底开始,国家计委研究城市轨道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一号线(19.5 公里)、上海明珠线(24.5 公里)、广州地铁二号线(23 公里)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于1998 年批复3 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又开始启动。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 年至今。
一是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本地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大大降低。
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10 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 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四、我国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的大发展时期。
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几千公里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干支衔接、技术装备优良的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实现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城市地铁同铁路客运专线之间的有机衔接,方便旅客换乘,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五、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发展刚ID奥交通成为混业城市交通问题的国际性大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以下特点:1.样式的多样性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较长,对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到周围卫星城的作用十分明显。
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的1/10~ 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2)地下铁道地铁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世界范围内地铁的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甚至有的地铁系统全部采用高架形式,只有部分城市地铁系统是完全在地下。
地铁造价昂贵,建设周期长。
在目前状况下,地铁每千米造价高达7~9亿元,而建设周期长又导致了投资回收期长,更加重了一般投资者的疑虑,给建设筹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指以有轨电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的涵义是指车辆对轨道施加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市郊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相对较轻。
轻轨交通的运量介于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它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地下、地面及高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建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轻轨可以根据客流的需要采用不同车型,如单车和铰接车组成不同的编组方式。
由于轻轨是介于地铁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一种交通方式,相对于地铁的昂贵造价,轻轨是一种投资较少、建设较快的模式,一般每千米的造价仅为地铁的25%~50%,而建设进度每年可达5~10km。
(4)独轨交通独轨交通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梁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大多采用橡胶轮胎。
从构造形式上,独轨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
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形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下运行的形式。
(5)有轨电车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有时也有隔离的专用路基和轨道,而隧道或高架区间仅在交通拥挤的地带才被采用。
旧式的有轨电车由于其与公共汽车及行人共用街道路权,且平交道口多,因而其运行所受的干扰多,速度慢。
现代有轨电车与性能较差的轻轨交通已很接近,只是车辆尺寸稍小些,运营速度接近20km/h。
(6)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有轨交通工具,它依靠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面上,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再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
2.规划布局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世界级大城市在修建或者调整交通线路之前首先要对地区客流量和乘客需求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管理当局还根据新出现的交通问题筹划建设新的线路。
轨道交融线网规划不仅与城市地面交通配合,还要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协调。
因此,大城市交通系统一般以艰涩和发展轨道交通为主,再综合布置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方式。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应该考虑现有的交通规模和网络,应该把在城市主要流量方向和主要经济政治区域之间设置轨道交通作为布局的准则和依据。
3.建设和服务的高标准化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必须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并提升环境的品味,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厅建设按构筑物的形式或者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分为地下轨道、高架轨道、地面轨道三类,由于三种轨道敷设方对工程的建造成本有这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不同的周边环境就地理位置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敷设方式对节省工程投资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为了减少对城市的干扰,达到环保的要求,有的城市即使在造价相对较低的轻轨也要进入地下,这样造成的工程量的增加和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对城市地下结构的破坏是否环保就见仁见智了。
同时,我们应该在有旧线路时尽量进行旧线路的改造而应该避免新建,这也是达到环保的一个途径。
轨道交通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和运力的提升,他同时带来的是服务的高标准化。
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都十分重视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城市的需求,满足经济的需求,满足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他比常规公交更加的迅捷方便舒适,这对于提升城市出行水平有很大作用。
4.发展性和复杂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对应,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相应地,作为城市交通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则经历了生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且每个时期均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
(1)生成期特点轨道交通设计简单,技术装备水平低;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份额有限。
(2)成长期特点在硬件方面,先进技术的采用主要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与完善。
以工业革命驱动的城市化进程及现代城市的诞生,促使了人与物针对城市空间运动流量的迅速扩大及在城市内部流量积沉量的增大。
与城市经济功能及经济结构的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与物在城市内部空间运动流量的增加相对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完善。
在软件方面,先进技术的采用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布局及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开始以先进的设计思想为指导。
比如,索里亚在马德里的城市改建方案中,就对轨道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系统布置提出了较为科学的看法。
他的“线状城市”方案认为城市的形状应采用线状,同时轨道交通应以地下、地面和高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
(3)成熟期特点城市交通体系不再单一,更注重公交协调合作的作用,强调大小公交的衔接和一体化,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与传统汽、电车地面交通两大类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变慢,人与物向城市空间运动的加速度也变慢,导致人与物的空间运动量在城市中积沉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空间运动规模不再扩大,这样,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城市分解和过度市郊化造成的市郊轨道交通问题开始逐渐突出。
5.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1)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2)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