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

四川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

四川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第一篇:四川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四川外语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全卷150分,3小时完成。

语言学概论试题(75分)一、术语解释(20分)1、语法范畴2、语言融合3、洋泾浜4、社会方言5、团音二、用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21分)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2、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3、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

4、词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5、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6、屈折语比粘着语进步,粘着语比孤立语进步。

7、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振幅。

四、论述(24分)1、词义的概括性。

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汉语试题(75分)五、术语解释(20分)1、调值2、音位变体3、大篆4、语义场5、受事主语句六、用汉语拼音方案给下列汉字注音(10%)旅程精心金星影印品行亲近埋伏申明嗔怒造诣七、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第二篇: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50)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概要理论。

本课程的任务: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语言学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自觉地科学地认识和使用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演课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能够正确解释和评说语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的能力;3、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绪论第一节语言学概论的性质.作用和分类(2学时)1.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2语言学的功用1.3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语言学的分类第一章语言的本质第一节人类语言(2学时)1、世界上的语言1.1世界语言概况1.2语言的亲属分类和结构分类2、中国的语言2.1汉藏语系的中国语言2.2阿尔泰语系的中国语言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3.1人类语言的遗传性和学习性3.2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第二节语言的功能(2学时)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2语言是负载信息的工具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1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2.2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3、语言的文化功能3.1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种3.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第三节语言的结构(2学时)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1语言的符号性质1.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四节语言符号系统的特征(2学时)1、任意性和强制性2、线条性和层次性3、自足性和开放性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的基本概念(2学时)1、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1.1语音的自然性1.2语音的社会性2、语音单位的分析2.1音节.音素和音征2.2元音和辅音3、音标3.1国际音标的作用3.2 音标和音素的关系3.3 国际音标的使用第二节音位和音系(2学时)1、音位1.1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1.2音位和音位变体1.3音位归纳1.3.1 对立和不对立1.3.2 互混和互补1.3.3 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1.3.4音位归纳的原则1.3.5音位归纳的操作过程2、音系2.1音系的定义2.2音系的内容2.3汉语普通话的音系2.4温州话的音系第三节语音组合(2学时)1、音节的切分1.1切分的依据1.2音节的结构要素分类1.2.1音峰和音谷1.2.2起音.领音和收音2、音位组合的类型2.1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单.复辅音和单.复元单2.2音节收尾是否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2.3元音和辅音的配置2.4单个音位的组合位置2.5单个音位的组合能力3、语流音变3.1同化和异化3.2弱化3.3脱落和加音4、语调4.1句调4.2句重音4.3语速第三章语义和词汇第一节词义和义征(2学时)1、词义和词义的分类1.1词义的定义1.2对象意义和结构意义1.3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2、词义的分析2.1 义项和义素2.2 义素分析第二节词的结构(2学时).1、基本概念:1.1语素和义素1.2词根和词缀1.3词干和词尾2、造词法:词的结构原理(创造新词的方法)2.1原生法和单纯词2.2再生法和复合词2.3缩略法3、构词法:词的结构方式(分析词的结构关系的方法)3.1结构方式的分类:复合式、派生式3.2结构关系的分类:主谓、偏正、述宾、并列等第三节语义场(2学时)1、语义场的层级:上下语义场和平行语义场2、语义场的分类2.1意义分类2.11类属语义场、顺序语义场和关系语义场2.12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2.2形式分类2.2.1同音同形词和同音异形词2.2.2异写词和异读词3、词汇3.1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新造词、方言词、古语词、行业词、外来词)3.2高频词和低频词3.3熟语:成语、惯用语、套话、专用语、俗语、歇后语、名言3.4词典分类:3.4.1单语词典和多语词典3.4.2标准语词典和方言词典3.4.3源流词典和描写词典3.4.4综合词典和专科词典4、语境4.1语境类型4.2语境的作用4.2.1多义词的义项被限定4.2.2显示对象的具体特征4.2.3产生“言外之意”4.3语境义变的类型4.3.1语义感染4.3.2语义脱落4.3.3语义淡化4.3.4语义凸现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2学时)1、语法的内容:词法和句法2、语法意义2.1显性语法意义2.2隐性语法意义3、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3.1语序和外部附加 3.2内部屈折和异根 3.3 重叠、语调和零形式第二节语法结构(2学时)1、语法结构体和结构方式2、语法范畴2.1性、数和格2.2时、体和态2.3式、人称和级3、语法结构的特征:3.1组合的层次性3.2组合的递归性第三节语法结构的转换(2学时)1、转换和句类、句式、句型1.1 句类之间的变换1.2 句式之间的变换1.3 句型之间的转换2、转换和歧义2.1区别意义的方法2.2消除歧义的方法3、转换和结构分析3.1词类的分识3.2句法结构的分识第五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2学时)1、语言和文字的起源1.1语言的起源1.2文字的起源2、语言发展的原因2.1什么是语言的发展2.2外部原因2.3内部原因3、语言发展的规律3.1普遍规律:渐变性.不平衡性.补偿性.美推性3.2个别规律第二节语言统一和分化(2学时)1、共同语1.1通用语和区域语1.2民族语和族际语1.3国语和国际语母语和外语2、方言和亲属语言2.1社会方言2.2地域方言2.3语言地理3、语言文字建设3.1共同语的选择和规范化3.2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第六章语言学的发展第一节传统语言学(2学时)1、古代印度语言学2、古代希腊、罗马语言学3、中世纪欧洲语言学4、阿拉伯语言学5、中国传统语言学1.4第二节现代语言学流派(2学时)1、历史比较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3、转换生成语言学4、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5、认知语言学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语言学概论》,徐通锵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高明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李光同、徐思益《语言学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 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余志鸿等《语言学概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美]弗罗姆金、罗德曼《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57 周殿福《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1985 吴宗济等《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贾彦德《语义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陈原《语言和社会生活》三联书店1980陈松《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周振《方言和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赵世《现代语言学》知识出版社1983陈明《语言学和现代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卫志《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邵敬《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秦秀《英语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第三篇: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14)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汇报材料百家湖小学创办于1995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使得只有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百家湖小学已跻身市区名校的行列。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学校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普及任务。

学校历来重视和发挥学校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近几年,学校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逐步迈向正规,并由此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自身具有的基础功能,提升社会用语、用字规范化程度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管理,健全工作网络,为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提供保障学校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管理,职责明确,取得了一定成效。

1.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健全,各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一是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日常工作。

二是建立创建工作网络。

以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语文教研组、其他各教研组、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网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