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培训试题(含5篇)第一篇: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培训试题2018年一季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培训考核科室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关于检验危急值报告,正确的是()A危急值(crtical value)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会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B危急值就是急诊检验数值C危急值就是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检验数值 D危急值就是处于正常范围的检验数值2.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时,不合适的处理是()A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B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C必要时,到上级医院进行复检;D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3、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正确的是()A、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B、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时,应重新进行复查。
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临床科室应立即派人取回报告,并及时将报告交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
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并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C、管床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D、以上都对;二、填空题: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有()的边缘状态。
2、报告与接受均遵循(“ ”)原则,责任到人。
3、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应及时识别,在()内做出相应处理。
4、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
5、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三、简答题危急值报告程序和要求: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培训考核答案一选择题:1、A2、C3、D 二填空题:1、生命危险2、谁报告(接收),谁记录3、半小时4、(10分钟内)5、2小时内三、问答题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检查标本或病人是否有错误,操作是否正确,在各个环节无误的情况下,确认“危急值”结果。
2立即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复述准确无误,在班医师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病区接到报告“危急值”与病人临床征象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检查(验)科室沟通,再次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4将病人的信息和检查结果的报告人、处理情况记录在统一的“危急值”登记本。
接听报告人、处置医师必须手写签字。
第二篇: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向临床科室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在我院制定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内镜室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技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报告情况。
记录内容如下:医技科室:检验(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收样时间、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电话报告时间(具体到分)、接电话人姓名、报告者签名、复检者签名、备注等。
临床科室:日期、接电话时间(具体到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医技科室报告人姓名、接电话者签名、汇报医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医生签名、处理结果等。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五、具体操作程序:(一)“危急值”发现、确认、复检、报告。
(1)检验科、超声科、病理科、心功能室、放射科、CT及核磁共振室、内镜室等工作人员应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及时发现“危急值”。
(2)发现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范围时,检验检查人员应立即确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检验检查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操作是否正确,质控是否在控;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住院/门诊号、诊断、标本、检测检查项目等)是否有误,仪器传输是否有误;检测的原始标本采集是否合格且储存条件、储存时间是否正确。
(3)在确认检验检查过程中各环节无异常,检测检查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后,对检验标本若室内质控在控情况下,应对检验标本进行复检,必要时须重新采集标本。
(4)对检验标本复检结果无误后或非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报告,实行双人双签字确认,立刻通过电话报告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人员。
若化验检查结果出具时间非门诊上班时间,应通知对应病区值班医生,单独门诊科室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
并将“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报告单上标注“已通知”。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报告系统报告“危急值”。
检验科、病理科应妥善保留标本以便备查。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指定本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住院、体检患者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流程。
(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a、门、急诊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发现危急值(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接诊医师。
c、接诊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医院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或医院总值班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
d、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决定是否重新采集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对于需要复检的项目,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接诊医师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e、接诊医师应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门诊病历中。
“危急值”报告接收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2)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a、临床科室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主管医生上班时间通知主管医生,非上班时间通知值班医生)。
c、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后,决定是否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若需要复检应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d、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处置结束6小时内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病程记录中(危急值接收时间、名称、结果、处理内容等)。
“危急值”报告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3)体检中心危急值处理流程a、体检科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并帮助体检者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
体检科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c、非正常上班时间,如报告方发现体检中心体检者的危急值,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
按门诊患者危急值处理流程妥善安排。
(4)转科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后,如果向原科室报告确认病人已经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医技科室要及时追踪病人并将危急值报告给转入的科室,转入科室详细记录病人的危急值信息,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要与原科室主管医生(或科主任)会诊制订治疗方案。
六、“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七、“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八、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九、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的制度和程序。
(1)临床科室拟修订“危急值”项目和范围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向医务部门提出申请。
(2)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检验、检查科室研究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3)拟修订或新增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要在全院范围内公开。
十、危急值的项目及报告范围(见附件)一、本次修改危急值项目放射科项目:原项目:一侧肺不张修改为:小儿一侧肺不张二、本次新增危急值项目放射科项目:较严重的食管、支气管瘘自发性食管破裂附件2:放射科危急值1、小儿一侧肺不张;2、气管、支气管异物;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4、急性肺水肿;5、食道异物;6、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7、外伤性膈疝;8、严重骨关节创伤:①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②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③严重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