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表面处理发黑国标
一、标准概述:
1.紧固件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零件,它的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其使用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其中,发黑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
在我国,紧固件表面处理的国家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紧固件表面处理发黑是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之一,旨在提高紧固件的防腐蚀性能和外观质量。
本标准规定了紧固件表面处理发黑的工艺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3.紧固件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其使用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发黑处理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在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选择表面处理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使用环境、耐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成本和工艺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紧固件表面处理的重要性:
1.紧固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氧化、腐蚀等。
2.为了提高紧固件的耐腐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3.表面处理能够改善紧固件的表面性能,提高其抗磨损、抗腐蚀能力,保证紧固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能。
三、发黑处理的定义和种类:
1.电镀黑镍:通过电解沉积镍的方法,使紧固件表面覆盖一层黑色镍层。
2.高温煮黑:将紧固件放入高温的氢氧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中,使其表面产生黑色氧化膜。
3.余温发黑:在热处理工序中,利用余温发黑剂使紧固件表面发黑。
四、国标对紧固件表面处理的要求:
1.我国国家标准对紧固件表面处理有严格的要求,包括表面处理的方法、工艺、质量等。
2.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标准规定了不同的表面处理等级。
3.生产厂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确保紧固件的质量和性能。
五、工艺要求:
1.紧固件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油污、锈蚀、杂质等。
2.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表面应呈均匀黑色,色泽光亮,无色差。
3.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能够承受室内外环境的腐蚀。
4.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能够承受正常的摩擦和碰撞。
5.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附着力,不易脱落。
六、试验方法:
1.使用环境:根据紧固件所处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例如,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下,可以选择电镀锌或镀铬等方法。
2.外观检查:采用目视法对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表面进行检查,观察颜色、光泽、色差等外观质量。
3.耐腐蚀性:要求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保证紧固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能。
4.防腐蚀性能测试:采用盐雾试验、浸渍试验等方法对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进行防腐蚀性能测试。
5.硬度和耐磨性:表面处理方法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以
提高紧固件的使用寿命。
6.耐磨性能测试:采用磨损试验机对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进行耐磨性能测试。
7.附着力测试:采用划痕试验、剥离试验等方法对发黑处理后的紧固件进行附着力测试。
8.成本和工艺性:考虑表面处理方法的成本和工艺性,选择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方法。
七、检验规则:
1.质量检验人员对每批进厂零件进行抽检,检测结果满足标准第4项质量控制要求,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如抽样结果不满足标准第4项质量控制要求,该批零件全部按退料处理
3.如供应商连续出现3批零件发黑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将开出CPAR要求供应商整改,供应商下次送货时必须自行提供硫酸铜滴定试验和盐雾试验报告,否则拒收。
4.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防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附着力等。
合格产品方可出厂。
6.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⑴、新产品试制或材料配方有重大改变时;
⑵、正常生产后,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进行周期性检验;
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⑷、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
7.判定规则:若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为合格品。
若其中任一项性能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八、质量控制标准:
1.外观检验:
⑴、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放在400±100lx的光照度下(相当于40W日光灯的照度),距离300mm~350mm,正常目视检验。
⑵、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⑶、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致密度试验: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室温下在覆盖氧化膜表面的一个平整部位滴上3滴30g/L的硫酸铜溶液,30s后对表面进行清洗、干燥,表面应无变色、置换铜等现象。
3.耐摩擦试验: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用适量的棉本色布(GB/T 4061-999)或棉纱线,以手用5N的压力反复擦拭0.5min后,正常目视检验,零件表面应符合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经过耐摩擦试验,不得出现脱色或露底现象
4.耐腐蚀试验:将发黑零件去油清洗并揩拭干净,悬置于盐雾试验箱中,按GB/T 10125-1997 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要求进行测试,检验时间需满足MTSCS-SZQC-SIP-09-001《盐雾试验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参见表一),正常目视检验,零件表面应符合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经过抗防腐试验,不得出现腐蚀斑点或锈蚀斑点现象。
九、包装、运输、贮存:
1.产品应按规格、型号、等级分别包装,并妥善标识。
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或易燃易爆的材料。
2.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碰撞和雨淋,保持包装完好无损。
3.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避免与酸、碱、盐等有害物质接触,防止潮湿和霉变。
库房内应有适当的消防设施,以确保安全。
十、发黑工艺规程及标准:
1.发黑处理原理:将待发黑处理的紧固件置于溶液槽(145±5℃)的氢氧化钠(NaOH)和亚硝酸钠(NaNO2)氧化剂中加热、氧化,使金属紧固件表面生成一层带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Fe3O4)薄膜,厚度一般为0.6~0.8μm呈黑色或蓝黑色。
2.发黑处理的目的:
⑴、对紧固件表面起防锈作用;
⑵、增加紧固件表面的美观及光泽作用;
⑶、降低淬火过程的应力作用。
3.发黑处理流程:装架→沸碱水溶液去油→水清洗→盐酸溶液去锈→水清洗→沸水加热→氧化→水清洗→皂化→水清洗→自干→浸热油→控油→检验→入库。
4.操作要点:
⑴、装架为保证待发黑紧固件表面质量均匀,紧固件间应点或线接触。
⑵、沸碱水溶液去油先向碱溶液槽中加清水,再加入15g/L水溶的氢氧化钠(NaOH)加热到沸点,将紧固件放入槽中,清洗5-10min,非光滑表面酌情增加时间。
⑶、水清洗用沸水清洗,冷水冲洗干净紧固件表面残留碱液。
⑷、盐酸溶液去锈酸槽中加入清水后将盐酸缓慢倒入清水中,浓度为14%-18%(用波美浓度计测试),温度≤30℃,将待酸洗紧固件放入槽内,酸洗时间为3-5min,非加工表面酌情增加清洗时间。
⑸、水清洗用冷水清洗,冲洗干净紧固件表面残留酸液
⑹、沸水加热将已冲洗的紧固件放入沸水中,加热到90℃以上,放入氧化槽中。
⑺、氧化:
①、氧化槽中成分配比:每升水中加氢氧化钠(NaOH)600g,亚硝酸钠(NaNO2)60g,含结晶水的磷酸三钠(Na3PO4)20-40g。
②、配制方法:先在氧化槽中放入2/8容积的水,再称好的氢氧化钠(NaOH)缓慢加入,待溶液达100℃左右时,再加入磷酸三钠(Na3PO4),制成氧化液。
③、氧化温度时间:将沸水加热的紧固件放入氧化温度(145±5℃)的氧化液中(用0-200℃玻璃温度计测试,用沸水校表),氧化时间30-50min。
⑻、水清洗用清水冲洗干净紧固件表面残留氧化液,待皂化。
⑼、皂化:
①、将冲洗干净的紧固件放入皂化槽中皂化,使紧固件表面生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
用民用肥皂10条,熔入100L水中,按比例调整浓度及容量,制造皂化液。
②、加热温度及皂化时间:皂化液温度80-90℃(用玻璃温度计测量),皂化时间2-3min。
根据皂化紧固件工件大小每日向皂化液中加入一条肥皂,并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溶液浓度。
⑽、水清洗将紧固件表面皂液用清水冲洗干净,沸水加热。
⑾、自干利用自身热量离水自干。
⑿、浸热油将自干没有水滴的紧固件浸入80℃(用玻璃温度计测量)的L-AN15全损耗系统用油中1-3min。
⒀、控油浸油后的紧固件离开油槽后,将紧固件表面及四周油滴控净。
⒁、检验:
①、外观检验:将紧固件放在日光灯光源下,距肉眼300mm,观察其表面,若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花斑与锈迹存在,则良好,颜色为黑色或蓝黑色。
②、氧化膜疏松测定:去油后的紧固件上,滴上数滴3%硫酸铜溶液,30s内不显示铜色为合格。
⒂、入库根据质检要求检验合格后入库,否则按原工艺程序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