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结构

车站结构一般规定1.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沿线车站均为地下站,车站结构设计应从各自的建设条件出发,根据城市规划、线路埋深、建筑布置、施工环境、工程水文地质,以及冬季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工程筹划的要求,考虑相邻区间隧道施工工艺和站址地面交通组织的处理方式,本着既遵循技术先进,又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原则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2.车站结构应根据选择的结构型式、施工方法、荷载特性、耐火等级等条件进行设计,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根据确定的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等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抗裂、防水、防腐蚀、防灾等要求。

3.车站结构要满足车站建筑、设备安装、行车运营、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要求,确保车站的正常使用,达到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地铁建筑限界以及建筑设计、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和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

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值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车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地铁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

换乘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续建工程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6.结构设计应以现行国家的相关勘察规范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测反馈进行验证。

其中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确定。

7.对于基坑法、浅埋暗挖法等不同型式的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工况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与其相符或相近的现行国家有效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

8.车站抗震设计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9.车站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六级人防标准设防,保证地下车站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10.车站结构应根据现行《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与防火处理。

11.车站结构设计应严格控制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依据沿线不同的情况确立相应的变形允许值。

根据车站所处的具体工程位置及周围环境分段划分并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并根据安全保护等级对周边主要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各种加固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和正常使用。

12.车站宜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方法,为此需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制度。

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型式、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

13.车站应采取防水措施,并依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市政管线、车站型式等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设计方案,以同时满足结构和防水的设计要求。

14.哈尔滨地铁1号线四期工程与地铁8号线换乘,换乘节点依据远期预留8号线连接条件的原则进行。

设计规范和标准8..1一般要求1.车站结构设计应选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推荐标准,其中必须遵循国家标准强制性规范和条文中的规定。

当地方标准要求高于其他标准时,原则上优先执行地方标准中的规定。

2.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必须选择与实际状态相吻合的设计理论规范和配套体系进行设计计算。

当车站结构中荷载不甚明确,考虑选用可靠度设计法尚不全面时,可按破损阶段和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或检算,而某些情况中的设计参数也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3.执行规范标准时,还必须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颁布的规定。

4.对执行不同设计理论的规范标准,以及相互间衔接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与总体设计方沟通协商处理。

8..2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T50476-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 8..3行业、地方与推荐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 104-20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010局部修订))《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程》(TB10109-95)《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200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902-2005)荷载8..1荷载分类作用在车站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8.3.1进行分类。

在决定荷载的数值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荷载变化产生的作用。

暗挖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8..2荷载计算1. 结构自重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重力密度计算确定的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γ=25kN/m3;素混凝土容重取γ=22kN/m3,其他材料容重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

2. 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应根据结构所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型式及其工作条件、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因素,结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按有关公式计算或依工程类比确定。

(1) 竖向压力采用基坑法施工的车站,一般按计算截面以上全部土柱重量作为竖向压力;对于暗挖法施工的车站,依据结构埋深等条件计算竖向压力。

(2) 水平压力根据结构受力过程中墙体位移与地层间相互关系,分别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理论计算,在粘性土中应考虑粘聚力影响。

对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作用于围护和永久结构外侧墙上的水平侧压力可按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计算。

同时,在粘性土地层的施工阶段可将水土压力合算,对于砂性土地层可采用水土压力分算;在使用阶段无论粘性土或砂性土均采用水土压力分算的方法。

计算中还应计及地面超载和邻近建(构)筑物,以及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附加水平侧压力。

3. 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应考虑现状及以后的变化,进行荷载计算,并在设计中明确相关的规定。

4. 水压力及浮力(1) 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水压力一般按静水压力计算,结构计算中必须考虑地下水压力及其产生的浮力影响。

施工阶段对粘性土、砂性土分别采用水土合算、水土分算的办法确定侧向水压力;使用阶段都应根据正常的地下水位按全水头和水土分算的原则确定侧向水压力和浮力。

(2) 确定设计地下水位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车站结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可能产生的最不利的影响。

(3) 对工程水文地质中可能存在着承压水或微承压水头在施工阶段产生的作用,要在设计中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一般类型的地下车站结构应考虑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并按《铁道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中规定,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来计算。

对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20℃;对于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5℃;对于分段浇筑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0℃;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5~10℃。

混凝土徐变影响,可把混凝土构件视为弹性体,将材料的弹性模量或算得的收缩应力予以折减。

6. 设备重量车站设备用房的荷载一般可按8kPa考虑,对重型设备区需依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进行结构计算。

对自动扶梯等需要吊装的设备荷载,还应考虑设备起吊点位置和起吊点的荷载值。

7. 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一般可简化为与结构埋深有关的均布荷载,当覆土较浅时应按实际情况计算,当结构埋深较大时,可不予考虑。

对于在道路下方的浅埋车站结构可按20kPa的均布荷载计算,并满足当地路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道路通行标准。

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可按相应土压力公式进行计算。

8. 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地铁车辆竖向荷载应按其实际轴重和排列计算,并考虑动力作用的影响,其计算及构造应满足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的相关要求,同时尚应按线路通过的重型设备运输车辆的荷载进行验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