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选择题1.(2016·北京文综·T24)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
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及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
解答本题关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解析】选C。
该公益广告表达的主题涉及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符合题意;该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由此可见,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符合题意;公益广告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该公益广告不能说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说法错误。
故选C项。
2.(2016·浙江文综·T35)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
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知识。
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弘扬传统美德和完善法律结合起来,规范慈善活动,结合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知识分析回答。
【解析】选A。
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符合题意。
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表明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从小事做起,③不符合题意。
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可以依靠法律,也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④表述不准确。
故选A。
3.(2016·全国卷Ⅲ·T21)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作用。
解答本题时应弄清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
【解析】选C。
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工匠精神”对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②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作为先进文化,能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④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不属于理论体系,①说法错误;“工匠精神”不是路径,③说法错误。
4.(2016·海南单科·T15)2014年3月,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该省829位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设立好人馆(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②拓宽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
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设立好人馆的目的;二是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区别。
【解析】选D。
设立好人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好人的道德模范作用,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③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和拓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5.(2016·江苏单科·T34(1),6分)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分析材料信息,并注意设问要求和限定的知识范围。
【解析】第(1)问是原因类试题,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这一文化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6.(2016·全国卷Ⅲ·T39(3),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4分)【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答本题时要围绕中华文化列举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解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设问要求是列举理由。
通过阅读材料,可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角度回答。
答案: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给4分。
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2016·北京文综·T41(3),8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
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8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属于意义类题目。
首先分析鲁迅和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解析】首先分析鲁迅和雨果文化作品的共性:都关心社会历史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其次从促进两国的文化和发展、推动文化创新两个角度分析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答案:(3)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8.(2016·天津文综·T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
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
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
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拓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8分)(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5分) 【解题指南】第(1)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要求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题目。
第(2)问,属于意义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
但要围绕传承优良家风这一主题。
【解析】第(1)问,围绕主题“邻居节”由小变大,可从“邻居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的创造等角度分析说明。
第(2)问,答案没有限定知识范围,可从对家庭、对社会的角度,或者是对文化、对经济的角度分析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