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微博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实现【开题报告】

网络微博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实现【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微博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实现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历史背景:微博概念,最早来自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2007年3月,一个名为Twitter 的网站在埃文的策划下正式上线。

Twitter的英文原意是形容小鸟叽叽喳喳地叫,而Twitter确实使人们的交流犹如小鸟一样畅快、活泼、七嘴八舌。

网站的首页有一句很醒目的问句“What are you doing?”,博友把自己所思所做的内容以简短语句的形式回答“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问题,这就大大节省了沟通的时间。

这正是微博所追求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微博的每条信息的大小严格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

这限制看似束缚了功能,实际上并不是,它与博客、Facebook之流区分开来了。

作为社交网站的龙头老大,Facebook 最先感受到了Twitter的锋芒。

在2008年秋天,Facebook砸出5亿美元,企图收购Twitter,但被Twitter一口回绝2009年3月初,埃文为Twitter 装上了搜索引擎,锋芒直指搜索业务的霸主------谷歌。

更令谷歌如芒刺在背的是,Twitter 染指搜索业务,带来了一场“从静态到动态”的搜索革命。

在一场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可以在Twitter 上搜到大量的实时消息,而在谷歌上将一无所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符合现代人们心理的传播规律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们不再对长篇的事物感兴趣,而更愿意选择简单、方便且轻松的事物。

在信息传播方面,人们对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微博的盛行就是符合了人们的所思所想。

人们不再运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文章而使得文章更加的美观,只需用短短的汉字便可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它符合现代人们的心理传播规律。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费德勒认为,媒介形态的变化必然存在可感知的需要,即社会需要,任何技术如果要被人们所采纳,应当同人们的社会需要相适应,不然就很难被采用。

(二)名人效应在新浪微博的内测期每天限制发放个200用户邀请,由新浪各行各业的编辑分别推荐各自领域内的名人,然后以互联网和媒体圈人士为主,接下来便是名人、明星。

而这个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足够有名。

短时间内新浪便拉拢了一大批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名人明星。

在博客兴起的时候,新浪就利用名人策略而大获成功,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大量用户,徐静蕾、韩寒等人的博客甚至创造了点击奇迹。

(三)社会热点的促动微博的始祖twitter是借助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参与才引得facebook、youtube等传统社交网站对其大为惊骇的。

2009年6月,伊朗围绕选举舞弊爆发了抗议,伊朗当局禁止一切国外媒体采访,并且封锁了手机短信和屏蔽了若干网站,而twitter成为伊朗人满足信息渴望和对外发声的替代网络,连BBC和NPR这样的新闻网都在twitter上拾取信息。

新浪微博开辟了“微观两会”和“媒体即时报”两大专区[2]。

3月4日,全国已有近30家媒体在微博中注册,将近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会记者开通了微博,即时播报两会的进展情况,不少委员自发地在微博上公布提案,征集民意。

在人民网上,网友只要点击“两会”就能看到与两会有关的讨论微博,“微博问政”一时成为最热门的时髦词汇。

两会第一天,新浪微博“微观两会”的今日主题是“房价”,到晚上18时,讨论该话题的微博已经达到107090条。

凭借两会的助力,微博迅速积攒了人气和知名[2]。

(四)独特的传播优势微博在内容的原创性、用户交流的互动性、传播的及时性等方面显现出博采众长的独特优势。

微博具有用户数量大、随时随地,想说就说、高度开放的信息平台、140个汉字的话语权、人人都是主角和评论员等几个特征。

然而作为互联网的第三代宠儿,是Web2.0时代新媒体的最大集成者,它将播客、博客、社交网站整合为一体,并能够与手机终端以及诸多即时通讯工具无障碍对接,而微博与手机的融合,更加发挥了手机在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地位。

(五)微博中潜在的商机由于微博的潜在用户数量庞大,基于博友的兴趣和爱好的平台也非常有利于团购类微博服务的发展,商家只需要一声吆喝,有相应诉求的人就会迅速聚集起来,微博在执行团购效率方面,是非微博团购网站不可比拟的[3]。

微博未来展望:(一)基于即时搜索的网络广告服务搜索问题可能精确地指明一个用户的意图。

由于微博客用户在微博客表露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偏好、生活形态、品牌态度等,广告主可以通过微博客网站的相关数据进行广告的精准匹配,因此,Twitter推出搜索服务时,大受业界关注。

(二)充分挖掘信息数据库的潜力Twitter利用开放的API建立应用程序体系,运用开发者已经建立好应用程序的生态体系来带动和分配收益,与Twitter的合作者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三)微博客面临新的发展高峰:3G3G应用的普及,3G技术更趋完善都将更有利于微博的发展。

新的可以即时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在这些发展趋势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的实时体验越来越丰富[4]。

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能不到一秒。

随着互联网带宽日渐增加、iPhone等配备网络浏览器的移动设备数量激增,这些技术发展使得随时上网的即时交流变得轻松便捷。

(四)向企业用户收费企业用户是微博客盈利的重要因素。

Twitter开始测试企业功能并有望由此创收。

Twitte 计划向企业用户提供新分析工具,帮助他们利用Twitter与客户沟通,培育品牌,提供企业Twitter账号的身份验证服务[4]。

(五)成为传播产品的新渠道新闻媒介组织可以利用微博发现潜在用户,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确定微博社群,实现新闻产品的定点传播。

微博可以被用来提供产品信息,或者把潜在顾客吸引到公司网站或者博客上[5]。

(六)构建博友圈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有助于构建社会成员间互有勾连的圈子,消解群体极化现象。

不同的人共同关注、了解某一话题,并且还知道谁在共同了解,这种共识能够产生群体间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样的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背景,或者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为这种互动提供长久的动力[6]。

当微博主与“粉丝”以及“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排除他们之间会形成较为密切的人际网络的可能性,但前提依然是他们有共同感兴趣的信息[7]。

(七)中国微博注重于符合中国化的用户操作界面的建设,界面布局以及链接跳转上更加细腻,更加中国化[17。

]除新浪微博外,所有微博网站开发并公布网站API接口,把网站开发延伸到公司外的开发人员中,并利用各种客户端,吸引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5]。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客户界面1、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或密码,若没有注册就先注册新帐户2、注册界面:填入基本信息3、个人主页:我的微博输入信息:输入新鲜事,字数不多于140个字4、点击发布:点击发布后,信息可以被所关注的人看到用户跟随:点击关注某个用户后,会把该用户名称以图标或其他方式加到当前用户跟随列表中5、退出:直接关闭窗口二、后台服务器管理:1、分类汇总:对当前所有用户按照注册信息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2、分析用户关系:对微博系统中所有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根据话题搜索:找出微博中哪些话题吸引了用户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在点击发布信息时,要确定所发布的信息能被所关注的人看到,体现微博的实时性2、点击关注某个用户后,会把该用户名称以图标或其他方式加到当前用户跟随列表中3、对当前所有用户按照注册信息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4、对微博系统中所有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5、找出微博中哪些话题吸引了用户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网络微博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实现欲使用的语言的是PHP。

选择它的原因是这种语言目前很适合网站开发,而且相比与asp,有很多优势,例如PHP与Asp功能对比研究难点:一、客户界面1、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或者注册新帐户注册界面:填入基本信息2、个人主页:我的微博输入信息:输入新鲜事,字数不多于140个字3、点击发布:点击发布后,信息可以被所关注的人看到用户跟随:点击关注某个用户后,会把该用户名称以图标或其他方式加到当前用户跟随列表中4、退出:直接关闭窗口二、后台服务器管理:1、分类汇总:对当前所有用户按照注册信息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2、分析用户关系:对微博系统中所有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根据话题搜索:找出微博中哪些话题吸引了用户预期效果:客户界面和后台服务器的统一,能进行一体化管理客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注册界面、输入信息、点击发布、用户跟随后台服务器包括分类汇总、分析用户关系、搜索填写新鲜事,可以更新最新状态能与所关注的人保持信息同步性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第七学期第17周至期末:熟悉设计任务相关知识,软件环境和开发工具;第八学期第01周至第03周:总体设计,撰写论文(设计)提纲;第八学期第04周至第11周:详细设计;第八学期第12周至第13周: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档;第八学期第14周: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文档,完成答辩准备工作;第八学期第1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四、参考文献[1] 刘丽清:《微博虽_微_足值道尔_微博特性之浅析》[J]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9年 11期[2] 邓赫石,黄洋:《微博流行及其发展趋势解析》[J] 湖南岳阳市广播电视台;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博学院 2010年 04期[3] 彭胜君:《2010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向》[J]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0年 08期[4] 刘兴亮:《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J]互联网实验室 2010年 03期[5] 于连民,车蓓蓓:《中国微博成长与发展综述》[J]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2010年 06期[6] 喻国明《微博的影响力》[J]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10年 03期[7] 喻国明:《微博价值_核心功能_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 03期[8] 王朦,李苓:《微博不等于浅阅读》[J]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10年 04期[9] 高佳:《从长尾理论的角度看微博前景》[J]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 08期[10] 韩晓芳:《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山西大学文学院 2010年 02期[11] 葛文君,李丹丹:《微博与传统博客的比较》[J]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2010年 06期[12] 牛梦笛:《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_微博_现象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年03期[13] 何志勇:《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J]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 03期[14] 汤培亮:《浅谈微博的特征》[J]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 06期[15] 孙彩芹:《微博_仅仅是_一句话博客_吗》[J]世界知识 2009年 23期[16] 高岩:《微型博客对新闻行业的影响_以Twitter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 201年 03期[17] 胡杨:《动态网页技术ASP、PHP和JSP比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 2006年 01期[18] 赵金; 罗会祥; 刘兴亮; 彭兰:《微博预测》[J]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 互联网实验室;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 31期[19] 窦倩:《微博对沟通模式的新拓展》[J]南京师范大学 2010年 09期[20] 张力:《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J]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10年 12期[21] 曾嘉,翟文茜:《浅论微博客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J]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2010年 06期[22] Sun Aixin,Suryanto MA,Liu Ying.Blog classification using tags:an empirical study[C].ICSDL2007,LNCS 4882,307316,2007.[23]BrooksCH, MontanezN. Improved annotation of the blogo sphere via autotagging and hierarchicalclustering[A]. WWW 2006,625632[C]. ACM Press,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