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8篇小学美术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花头饰》。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解读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头饰,它们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不同的少数民族头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思想和自我追求。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旨在通过美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树立“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养成良好的事前计划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定的设计、创作方法,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操作领域:将简单的美术知识综合运用,设计制作花头饰。
情感领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设计制作花头饰。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方法表现花头饰。
二、说教法、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愉快的气氛中,使每一个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设计、创作方法,又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运用多媒体现场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框架:(一)情境导入,创设文化氛围。
首先,把歌曲融入美术课,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儿歌,感受民族文化的气息;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有哪些了解?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少数民族头饰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勾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这一环节通过“听音乐”和“对话”的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创设了文化的氛围,为整堂课铺设了良好的基调。
(二)观察发现,了解民族特色。
用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头饰的图片并提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民族的头饰?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发展的轨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比较,学生惊喜地从颜色丰富、造型多样、纹样美观等方面了解了民族头饰的特点;从装饰习俗、审美追求、文化内涵等方面感受了民族头饰的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将课堂气氛引入高潮。
适时揭示课题《花头饰》。
(三)归纳制作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片欣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才能制作一件好的花头饰?引导学生知道制作花头饰要选材多样、设计新颖、制作精美。
然后让学生总结其中一件头饰的制作步骤。
多媒体演示制作步骤,生动直观。
(四)制作花头饰,体验创作的乐趣。
制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在制作之前先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讨论一下:选择什么材料,设计怎样的形状,怎样做才更美观、更独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事前计划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花头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展示花头饰,分享成功的喜悦。
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制作特点。
全体学生参与点评。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少数民族音乐中,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民族头饰的魅力。
把本节课推向最高潮。
整堂课前后呼应,民族文化氛围贯穿始终。
板书设计从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和制作“要求”入手,简洁直观地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四、说设计理念整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探究交流为主,教师的组织引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培养技能、激发情感。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综合性、探索性,发挥个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美术说课稿篇2设计意图《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
我注意到孩子们平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
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
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
“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
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
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
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
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
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
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
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
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说课稿篇3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示课。
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同学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同学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
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同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
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和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
三、教法分析: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同学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同学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同学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同学自身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同学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示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坚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同学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身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同学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同学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同学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示。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协助同学学会观察,自身去看、自身去想、去画,从而使同学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