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圈点批注,概括《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2. 学习小说中语言、内心独白等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3. 领会小说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体悟小说的主旨;4. 揣摩海明威小说的风格特点,学习桑迪亚哥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中语言、内心独白等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的哲理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辩证评价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教学方法问答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准备阶段1. 推荐阅读版本:吴劳译《老人与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 安排阅读:2周课外阅读时间3. 学习内容与活动1)提前制定《老人与海》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梳理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用不超过300字概括;2)圈点勾画喜欢的语段,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从语言、动作、内心独白等方面赏析桑地亚哥的“硬汉”内涵,小组交流合作,并选出成员用PPT展示;3)圈点勾画文中出现的老人桑地亚哥、男孩、大海、马林鱼、鲨鱼等物象的相关的语段,借助学案表格等提示,分小组对其象征意义探究和交流,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4)查阅海明威的“电报风格"和“冰山理论”相关资料,以视频讲解的形式,探究《老人与海》是如何体现以上特色的;5)查阅海明威生平及文学成就,探究其笔下“硬汉"形象的由来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个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是的,他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小说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呢?今天,我们便走进《老人与海》,感受小说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二、《老人与海》之“简”:简洁的情节和人物1. 展示学生的作业,概括《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

参考示例: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2. 请2个小组代表PPT展示,从语言、动作、白描、反衬、内心独白等方面,赏析海明威塑造桑地亚哥的写作方法,分析“硬汉"桑地亚哥的内涵。

三、《老人与海》之“丰”:丰富的象征和主题1. 探究小说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海明威在《谈创作》中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老人与海》中虽然人物形象不多,但马林鱼、鲨鱼甚至海洋也都是与老人形成关联或矛盾的对象。

请思考其中的寓意。

2. 客观评价人物,领悟主旨桑地亚哥宣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可在与鲨鱼搏斗的最后一个回合结束后,又有这样一句话“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都没有。

"你认为老人失败了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以正反双方辩论形式交流、探究。

参考示例:失败者:“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内心独白,也是此小说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人桑地亚哥的生命理念。

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桑地亚哥与猛鲨搏斗,老人的武器是越来越差,伤势越来越重,大马林鱼也越来越轻,而面对的困难却越来越大,他自身的情况是如此糟糕,可还依然与鲨鱼搏斗,在这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中,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他是失败者。

胜利者: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桑地亚哥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坚强、勇敢、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这是一位镇定清醒、勇敢坚定、自信顽强的硬汉形象。

从精神的角度来说,他不屈服于命运,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小结:桑地亚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形象。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这部小说的精髓,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

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3. 深入探究: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老人这样做值得吗?结合本文,自由发言。

参考示例:值得。

第一,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第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文中部分语句:(1)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2)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3)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4)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

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5)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四、言简义丰的独特手法1. 在艺术上,海明威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言,“《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赏析海明威“高超的叙事技巧"。

1)学生展示“冰山理论”“电报风格"的视频分析。

2)学生及教师点评(要点:a.简要介绍理论,b.结合小说内容阐释该理论如何体现)2. 总结:海明威不只是一个作家的名字,他更是一种文学方式,一种精神的代名词,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不朽的巨著,还有更多的人生思考。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一生思考,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答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 探究“硬汉”形象的由来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大都是斗牛士、拳击家、渔夫和猎人。

这些人在面临困难与绝境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不拼搏到底绝不罢休。

为什么他笔下会有这么多的“硬汉”?参考示例:1)个人经历:海明威成功塑造了许多硬汉形象,并不是因为他掌握了一套写硬汉的技巧。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正如他所塑造的人物一样,他自己先做个硬汉,然后他写他自己。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

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

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因为后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用心爱的双管猎枪对准了自己的下巴。

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和个性。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2)时代背景: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呈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经济危机、市场萧条、战争频繁。

美利坚民族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摆脱自己困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振作自己的民族精神。

面对这个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堕落、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美利坚民族呼唤自己的民族精神,呼唤那些能振作民族英雄主义气概的精神领袖。

而此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便应运而生,作品塑造的桑提亚哥则这一“硬汉形象",正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2. 感知“硬汉”形象的影响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产生了哪些影响?搜集信息,了解并交流。

参考示例:1)海明威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2)影视: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独闯龙潭》,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洛奇》《第一滴血》,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敢死队2》……3)评论:A.于漪老师说,当前学生作文之弊,华丽有余,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

豪情很显然不是技术层面的,有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有海明威的硬汉精神,方能写出有豪情、有正气之文章。

B.台湾作家李湃曾说过: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评价是: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六、作业布置当下,“小奶狗”“娘炮"等名词充斥于网络、影视等众多领域之中。

根据你对《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理解,你认为今天的青少年应如何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青少年,为什么?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下你的感受和思考,不少于500字。

七、总结反思我的《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设计,主要是围绕“简洁"与“复杂”两个关键词展开。

“简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概括小说简洁的情节,分析简洁的人物,特别是从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塑造方法入手,感知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这一环节主要是理解和把握基础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明威简洁的电报式风格。

基于学情,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上简要展示分享。

第二环节的“复杂”主要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探究“硬汉"精神。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小说中不同对象的象征意义,紧接着围绕关于老人失败与胜利的文字,以辩论形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客观的、思辨的看待老人的“硬汉”形象。

这是整节课的亮点和高潮部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很高。

在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基于前两个环节,第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课外查阅资料、审美评价的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对学生能力要求及语文素养较高,基于班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学情,仅作为补充部分而非重难点,旨在为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提供研究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树立起榜样作用,促进班级其他学生不断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