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课程群”的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课程群”的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课程群”的
构建
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团结互助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做善于交往的人。

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以幸福教育为主线,让幸福的德育融入于学生快乐的
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创新中创造幸福。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下德育课程群的开发意义
(一)回应时代的需求
重视道德教育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
中国家,都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7 年,教育部印
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当前我国的德育目标。

党的二十大
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德育为先,强调“五育并举”培
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青年,成为了学校顺
应时代发展,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依据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校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思想为指导,将“幸福人”的特质概括为“真、善、美”三个字,确定“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的共同价值观,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具有“做真人、做善事、求真美”幸福特质的“幸福好少年”。

(三)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作为莆田市首家“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面对学校留守儿童多,行为习
惯差、心理问题多、隔代教育等问题。

以“存善心、讲善言、行善事”为德育目标,培养“善”的品质。

以“善”为价值引领,通过道德教育进行“修身”,达
到内心的“善”,再将内心的“善”外化为行,让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
程中体验幸福、创造幸福并享受幸福,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二、整体构建学校学校德育新体系
学校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着眼于学生德育素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开发“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群。

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管理”六个方面
整体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三三式”的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一)“三元结构”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建构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根据德育过程是一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过程,聚焦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探索以“生本、生长、生活”为指向的“三生德育课程群”开发,力求培育
具有“六种意识、六种品格、三大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
小公民。

(二)“三个课堂”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建构
为使“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群得以有效实施。

我们将“三生德育课程群”的实施路径整合为“三个课堂”,“第一课堂(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实施的
主渠道,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它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以落实德育“知”
的目标。

“第二课堂(校内活动)”是德育课外校内活动的重要渠道,以发展德
育素养为主,以落实德育“情”的目标。

主要内容有“四礼课程”、“节日课
程”、“晨会课程”和“班队课程”等;“第三课堂(校外活动)”是德育校外
教育活动的有效渠道,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和做文明事”,以落实德育“行”的
目标。

主要活动有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

“三个课堂”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提出
有利于将“三元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

(三)“三全管理”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建构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基于“评什么”和“怎
么评”两大问题,构建“三全管理”德育管理新体系;即“全员育人”指德育的队伍是由全体教职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全程育人”指把
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将育人任务按“低、中、高”三个阶段分解到
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境育人”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
一体,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构建“三维评价”德育评
价新体系;“三维”指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以54条行为规范为具体要素来约束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着力破解千人一面的评价格局。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下德育课程群的开发实践
1.开发“生本德育课程群”,实现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最基础、最丰富、最有营养的教育。

基于此,我们提出“生本德育课程群”的开发;生本德育课程是指构建从特定学科视域中开发的
“生本课程”,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等课
程群。

充分挖掘各基础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体现全学科育人的融合理念。

2.开发“生长德育课程群”,实现活动育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各项教育活动应融入具体、
生动的活动中。

“生长德育课程群”是指构建从学生发展节点中开发的“生成课程”。

学校将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仪式课程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生成德育课程
群”,将德育主题形成序列,依次展开,形成富有特色的“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四大课程。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留下童年
的记忆。

让生命更加精彩!
3.开发“生活德育课程群”,实现实践育人
“生活德育课程群”是指构建从儿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发
的“生态课程”如“研学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
课程群。

学校以“家校共建、幸福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家访活动,
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成长包。

家访活动,让德育课程有温度。

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如寻找“社区名人”、探寻“名人故居”的活动,学校还与莆仙戏院、少年宫等多方联合,开发、设计兴趣拓展课程,不断增加德
育活动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每年3月份和9月份对学生进行招募,开展“共建文
明校园”服务活动,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自律、学会做人。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三三式”德育工作新体系,以“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拓展,努力探索“家、校、社”三位一体合作育人新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五参考文献:
1.李东《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2)
2.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作者简介】张庆宣,男,汉族,1973年12月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十三五”名校长专项课题2021年立项课题,“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群构建学校德育新体系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TMXZ210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