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氓》)/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钟山记》)7.下列选择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金就砺则利②虽有槁暴③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知明而行无过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生非异也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文言语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直不百步耳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⑥其下圣人也亦远亦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合从缔交,相与为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①③⑤/⑥⑦⑨/②④⑧ B.①⑧/②④⑥/③⑤/⑦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⑦⑧⑨/③④⑥附:参考答案(一)古今异义1.(1)那实际上(2)祖辈父辈(3)这样以后(4)到了……的地步(5)一概,全都(6)两次(7)书信往返(8)小,用作谦辞,指区区之心(9)写回信(10)树木的根部(11)泛指古代的帝王(12)放纵情感(13)路人(14)把(它)当作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句意: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裹足止步不入秦国。

“拼搏”,古义:两个词,拼一拼,搏一搏;今义:指使出全部力量搏斗或争取。

句意: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气候”,古义:天气;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句意: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很,非常。

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山东”,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句意: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句意: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D项,“同志”,古义:相同志趣;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

句意: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相同志趣的人在。

无古今异义词,句意: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

“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特指君主的视听。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句意:劳损聪明的耳目。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路”,古义:陌路人;今义:走路。

句意: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骨肉亲人见了面也会形同陌路人。

“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

句意: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B项,“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实际上。

句意: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气候”,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

句意: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天气冷暖却截然不同。

C项,“除弊”,古今同义:除去弊病。

句意: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

“不恤”,古今同义:不顾念、不考虑。

句意: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

D项,“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句意:与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

“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爷爷。

句意: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

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项,“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句意: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句意: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B项,“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句意: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句意: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婚姻”,古义:约定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C项,“细说”,古义:奸细小人的谗言;今义:仔细地、详细地具体地说。

句意:是听信了奸细小人的谗言。

“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句意: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句意: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

D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句意: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替樊将军你报仇雪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