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创新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20创新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给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一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解析:选C给感受器一个适宜刺激、且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给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19·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反射弧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错误;胞外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受激素的影响,D错误。

3.(2019·济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析:选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

4.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B.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解析:选D人体细胞中不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各种感受器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引起神经元兴奋,A错误;细胞膜内外的K+浓度差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与大脑皮层建立联系,受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正确。

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解析:选A GABA能导致Cl-通过受体蛋白内流,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错误;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B正确;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C正确;Cl-内流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增大,D正确。

6.感受器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时,在神经纤维上()A.神经递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B.膜上的多种蛋白与静息状态下电位的维持有关C.刺激的强度越大,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幅度越大D.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解析:选B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信号的传递,并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错误;膜上的多种蛋白作为载体参与离子出入神经细胞,导致电位的维持与变化,B正确;兴奋的强度并不体现在电位差变化幅度上,而是体现在发生冲动的频度上,C错误;膜外兴奋时是负电位,电流方向用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表示,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错误。

7.(2019·怀化期末)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刺激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解析:选B兴奋在离体的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

刺激a 点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在运动神经元上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刺激b点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能通过突触传递兴奋,更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D错误。

8.(2015·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

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9.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如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但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选C分析图2可知,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分析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该局麻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导致N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10.(2019·泉州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C处产生兴奋,②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解析:选C根据图中突触的方向可知,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则①是效应器,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感受器→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A正确;刺激图中C处,兴奋传到②,引起②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最后再恢复到静息状态,所以②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B正确;Ⅰ为突触前膜,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为突触后膜,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D正确。

11.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三次电位变化B.该反射中,只发生一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故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③所处的中枢可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解析:选D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两次电位变化,A 错误。

该反射弧中,有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二者之间通过突触相连,即图中的③;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即图中的⑤与传出神经相连处,也存在突触,因此共有两个突触,会发生两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B错误。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因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12.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选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据图分析,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突触后膜相对应的受体结合,两者的受体不同,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二、非选择题13.据报道,抑郁症已影响全球3.5亿人口。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等物质密切相关,5-羟色胺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信号分子5-羟色胺作为____________在突触传递中发挥作用,5-羟色胺由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离不开内环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