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案设计
【2020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案设计
4.师揭示课题: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新课
教学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
(一)民间艺术的组成
1.猜一猜:民间艺术是指哪些艺术?
2.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说一说:在我们当地,有哪些民间艺术?
4.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四、总结。
民间艺术多种多样,且又各具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教学
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
一、视频激趣引入
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视频表演。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采矿炼铁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步兴起。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2.议一议:
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
3.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人的故事?
4.师总结
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这些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通过对家人的了解、到网络上去查询或者查阅图书,了解民间艺人的故事,并在下一节课开展民间艺人故事会。
3.说感受:说说了解了民间艺术“打铁花”后,你有哪些感受?
4.生:自由表达
5.师揭示课题: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新课
教学
二、新知探究
(一)民间艺术的现状
1.阅读“相关链接”
200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目前已濒临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没人肯学唱。据调查,现在会唱凤阳花鼓戏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了。无独有偶,2008年1月26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事实上,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2.说一说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与同桌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
当地民间艺术的名称
你对它的了解
3.全班交流汇报。
4.师小结
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表达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感知民间艺术。
(1)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趣。
3.议一议:
你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每个小组推荐1名同学到全班交流汇报。
4.师总结:
我们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走进民间艺人
1.读一读:86页“阅读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张明山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教学
难点
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
准备
课件、搜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
教学
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一、激趣引入。
1.播放纳溪山歌《撵野猫》,请学生欣赏。
2.师:这是我们四川纳溪的民间音乐。
3.学生欣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宁河船工号子》,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2)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3)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说一说:
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张明山( 1826- 1906),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的民间艺人之家,祖籍浙江。张明山的父亲以制作泥玩具为生,小明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玩弄泥巴,八岁便能协助父亲制作小猫、小狗一类的泥玩具。张明山在泥巴造型上有很好的感悟与天分,十三岁开始独立从事彩塑创作,十八岁便声名远播。
张明山热爱传统艺术,他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自己的泥塑创作中。张明山还善于观察社会,把市井的民情风俗、百姓的爱好、日常情态等生活细节都一一记刻在心中,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2020年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课题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3.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一)当地的民间艺术
1.听一听
(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2)我家住在浙
(3)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气,它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确山打铁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一千年绝技本就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如今却濒临失传。因为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而且投入大,所以急需保护。
(二)民间艺术的来源
1.走进民间艺术(图片欣赏):
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3.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民间艺术产自于哪里?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将课前搜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