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题型版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题型版

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就是应用植物细胞培养体系,微生物或酶等生物体系对外源化合物进行合成与结构修饰。

2、萜类化合物:亦称萜烯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是指以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多数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4、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螺甾烷及其相似生源的甾体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的低聚糖苷,可溶于水,其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大量持久性的肥皂样的泡沫。

5、天然类胡萝卜素:多烯色素是由异戊二烯残基为单元组成的共轭双键长链为基础的一类色素,其中最早发现的是存在于胡萝卜肉质根中的红橙色色素即胡萝卜素,因此这类色素又总称为类胡萝卜素。

6、黄酮类化合物:狭义:黄酮类化合物又称黄酮体、黄碱素,它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由于这一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且较早发现的化合物具有2-苯色原酮的结构,故称黄酮或黄酮体。

广义: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也就是说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以C6-C3-C6碳架为基本特征的低分子量多酚化合物。

填空:
1、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定义是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获得的具有独特功能和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包含着复杂的制备技术和工艺流程。

2、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制备技术包括哪些
(1)、生物材料中天然有效成分的制备技术(2)、微生物转化和酶催化技术(3)、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的分离检测技术
3、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用途
1、在食品方面的应用(1)食品调味剂和食用香料(2)天然食用色素(3)食品增稠剂、乳化剂(4)食品保鲜剂和抗氧化剂(5)食品营养强化剂
2、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抗氧化或抗衰老功能(2)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功能
(3)预防糖尿病、预防高血压功能(4)抗癌或抑制肿瘤功能(5)预防龋齿功能(6)抗过敏功能(7)预防心血管疾病功能(包括抑制血小板凝集) 4、植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
(1)、碳水化合物及磷脂(2)、含氮化合物(3)、生物碱类(4)、酚类(5)、萜类化合物
5、天然生物材料制作成成品的六个阶段、
①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②原料的粉碎;
③提取,即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④纯化,即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透析、超离心、膜
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过程;
⑤干燥及保存成品原料;
⑥制剂,即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供临床应用的各种剂型。

(一)传统提取技术包括哪些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二)水蒸气蒸馏法(三)升华法(四)分子蒸馏技术
7、溶剂提取法包括哪些方法?
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
8、现代提取技术包括哪些方法?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二)超声波提取技术
(三)微波辐射提取分离方法
9、天然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包括哪些方法?
纸层析(PPC)薄层层析法(TLC) 柱层析 (ACT) 铅盐沉淀法溶剂萃取
法双水相法梯度pH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膜分离技术结晶与重结晶
技术
10、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微孔过滤(MF) 超滤(UF) 反渗透(RO) 纳滤(NF) 渗析(D) 电渗析(ED) 液膜(LM) 渗透蒸发( PV)
11、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
托品具有解痉挛作用;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
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
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
抗癌作用等。

简答:
1.微波萃取的特点
投资少、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重现性好、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
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不产生噪音、不产生污染。

与传统煎煮法相比,克服
了药材细粉易凝聚、易焦化的弊端。

2.微生物生物转化的应用
①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②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③作为药物的体外代谢模
型④提高天然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⑤成为中药制剂中除去大分子杂质的有效
方法
3.微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公害少、设备简单且反应速度快
2、可以减少反应步骤
3、
对立体结构合成上具有高度的专一选择性4,回收率高、成本低
4.影响微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1、转化的时间和温度
2、底物添加方法
3、酶的抑制剂
4、酶的诱导剂
5、生长调节剂
5.皂苷的分类
依据皂苷配基结构分为两类:(1)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这类皂苷多
存在与豆科、五加科、毛茛科、伞形科、葫芦科等植物中,海洋生物中亦含有大
量的皂苷类化合物。

(2)甾族皂苷,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主
要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玄参科和龙舌科等植物中,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

6.大豆皂苷的提取分离及皂苷的检测方法
大孔树脂吸附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实验步骤:取豆粕65度烘干粉碎,过40目筛,60度超声提取15分钟,两次,加入10倍75%乙醇,过滤得清液;减压浓缩所得浸膏用水超声萃取两次,加入
硫酸铵得沉淀,即大豆苷粗品。

(一)皂苷的理化检识
最常用的方法1、泡沫试验2、溶血反应3、醋酐—浓硫酸反应(甾族皂苷能变成绿色,三萜皂苷只能变为红紫色或蓝色)4、氯仿—浓硫酸反应(氯仿层显红棕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5、沉淀反应(和硫酸铵生成沉淀)
(二)皂苷的色谱检识1、薄层色谱 2、纸色谱
7.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分类、常见的化合物
按其结构与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
只含碳氢的共轭多烯烃结构,被称为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
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称为叶黄素类叶黄素玉米黄素隐黄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番茄黄素番茄叶黄素柑橘黄素杏菌黄素虾黄素β-酸橙黄素胭脂树橙色素藏花酸
8.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以β-胡萝卜素的提取为例
(一)化学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
(二)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β-胡萝卜素
新鲜胡萝卜→榨汁→胡萝卜汁→加入CaCl2·2H2O沉淀→离心→冷冻干燥→溶剂萃取→浓缩→结晶→β-胡萝卜素。

(三)甘薯渣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
深桔黄色甘薯→粉碎→提取淀粉后收集残渣→挤压脱水→甘薯渣→干燥→粉碎过筛→石油醚萃取→80℃水浴恒温→过滤→母液蒸发浓缩→β-胡萝卜素粗品。

(四)层析法提取废次烟叶浸膏中的β-胡萝卜素
废次烟叶浸膏→加入石油醚溶解→层析→石油醚洗脱→洗脱液→真空浓缩→二氯甲烷溶解→结晶→二氯甲烷洗涤→真空干燥→β-胡萝卜素结晶。

(五)超临界CO2萃取β-胡萝卜素
新鲜胡萝卜洗净→粉碎→真空干燥→CO2萃取→分离→β-胡萝卜素制品。

(六)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
9.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
根据其:①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②B-环联接位置(2-或3-位)③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黄酮类 2.黄酮醇类 3.二氢黄酮类 4.二氢黄酮醇类 5.异黄酮类 6.查耳酮类 7.花青素类 8.黄烷-3-醇类 9.橙酮类 10.二氢异黄酮类11.双黄酮类
10、单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实验
1,水蒸气蒸馏法:将原料放入水中,直接用火或通入水蒸气加热,蒸汽冷凝后再由水分离器分层,水层流入蒸馏装置,直到蒸馏完全。

也可将原料置于多孔板上,通入水蒸气蒸出原料中的精油,再冷却收集液体中的油层,获得粗品精油。

2,溶剂提取法 3,碱提取酸沉淀法 4,吸附法 5,超临界流体萃取。

以柠檬烯的提取为例:(实验步骤)将橙皮剪成极小碎片后,放入原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直接进行水蒸气蒸馏。

待馏出液达50ml时即可停止,这时刻观察到馏出液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层;将馏出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PE萃取,萃取两次,将萃取液合并。

将干燥液滤入50ml圆底烧
瓶中;配上蒸馏头,用普通蒸馏方法水浴(45度)蒸去PE,蒸完后,瓶中留下少量橙黄色液体即为橙油。

大题:
1、松树皮提取物的生产技术(答案见课本P296)
2、从蛇床子中提取四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同步提取工艺Ⅰ蛇床子素,Ⅱ佛手柑内酯,Ⅲ异虎耳草素,Ⅳ欧前胡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