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部***
(2015.11.11)
一、最得意的事
(一)坚持原则,赢得尊重
2011年冬天,我在********项目担任给排水及暖通监理工程师,冷油泵房及热油泵房内排水管线由江苏三箭公司施工,当时工期紧,天气已冷,工程管理处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完成地管施工,以便为后续地面浇筑、设备安装创造条件。

当冷油泵房DN100灰铸铁排水管线安装完成后,我要求进行闭水试验,但施工单位以赶工、天气冷为由,拍着胸脯向我保证不渗、不漏,请求放行,我不同意。

施工单位经理又借业主来向我施压,我坚持要求进行试验,并强调,如果未经过我同意私自回填,我会要求他们将回填部分开挖。

最终,施工单位很不情愿的进行了闭水试验。

结果,接口3处渗漏,管体2处渗漏,施工单位整改了一天,经理见我都自觉惭愧。

在后续的排水管线施工中,即使一段很短的管线,施工单位也主动进行闭水试验,调整不渗不漏后主动通知我检查。

这件事,并没有导致施工单位对我恨之入骨,反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随后从总监口中得知,三箭公司的经理曾多次找他请求通融,未获放行。

因为这件事,我得到了总监的夸奖,也让我懂得了:理性的坚持原则,将为你赢得尊重。

二、最遗憾的事
(一)万事开头难,开头定成败
还是在********项目的时候,中控室作为本项目的一个单位工程,在2011年开工,我仍负责其中的给排水和暖通专业的监理工作。

开工伊始,由于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常减压装置区和循环水场,对中控室的过问相对较少,资料报验、现场检查均监管不够,导致资料报验滞后,现场施工不通知我直接进行下道工序的事情时有发生。

当工程进入中期,我把主要精力转移过来,加大现场监管力度,要求资料报验与工程同步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力不从心。

尽管我一再要求资料不报验不准施工,尽管我一再强调未经我检查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现场仍是存在材料未报验即开始施工,未经我验收管沟即下管等先斩后奏的情况,我下发监理通知要求整改,结果有的情况施工单位返工了,有的情况施工单位又通过业主劝我放行,这样不但耽误了施工进度,质量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类似的情况仍有发生,我找施工单位经理谈话,他却苦笑着说:“忘记通知你了,下次一定改”。

通过反思自己,我也总结了自己的问题:开头管理上的松懈,给施工单位造成一种假象,使他们认为管沟挖完了就该下管,天经地义,使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报验程序无关紧要,慢慢的他们习惯了,想要遵守程序的时候反而很不自然,反而需要时时、处处的提醒。

其实大家都知道,按照程序施工,并不会太大的影响工程的进度,反而是不停的返工,进度
也耽误了,质量也绝不会比一次施工完成的好。

从这几年管道监理工作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开头的重要性,以及开头的难。

难在面对一个新项目需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头绪,难在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资质的验证,难在入场材料的质量把关,难在对施工单位需硬着头皮立规矩。

而一个理清了头绪,选好了人员,严控了材料,定好了规矩的开头,必将迎来后续施工的顺利以及监理工作的轻松。

在这里我还想说些题外话。

前些天,听一个家里条件很优越的同事讲,孩子上高中了,在学校吃大餐、穿名牌,却由于学习不努力他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

他现在不惜重金给孩子上辅导班补课,但孩子的成绩仍是不见起色。

他很生气,对孩子一顿臭骂:“你现在不学习,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孩子听了却不以为然,反问道:“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啊?你们只有我一个孩子,赚那么多钱给谁花?”那么,大家会想,这么混帐的孩子怎么就不体会家长的辛苦呢?自己对孩子舍得一切,为什么孩子却这么不懂事呢?我想,这个孩子固然有错,但作为家长难道就没有问题吗?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又聪明、又可爱,是家长的骄傲,是未来的寄托,家长肯定是又疼又爱,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他,再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位老人的宠爱。

孩子跌倒了疼的是自己;孩子打架了,不管谁的错肯定护着的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晚上写作业,老人说,孩子还那么小,让他快睡吧。

孩子就像活在蜜罐里。

大家都认为这样长大的孩子一
定是幸福的,一定要成才的,却唯独忽视了对孩子的批评,对孩子的严厉。

等孩子上高中了,该考大学了,又请名师辅导,又要孩子节约懂事,孩子却说,我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们为什么要剥夺我的自由,剥夺我的幸福,是不是不爱我了?有句俗话,“打下啥底是啥底”,这句话通常是长辈关于婚前婚后生活给我的忠告,放在孩子身上是不是也合适呢!
(二)不轻信他人,规范是第一标准
2015年,我在*****项目担任工艺专业监理工程师。

7月份,质量监督站到现场检查,发现DN15(外径21.3mm)的管子正在进行角焊缝焊接,且已焊接3道口,检查焊工证发现其不具备小管径焊接资质,当时拍了照片,并要在周五工程例会上通报。

当时大家都很担心,因为这是涉及焊工资质的问题,很严重,直接说明总包、监理监管不善,施工单位私自施工。

我自己也知道外径小于25mm以下的管子焊接必须具备小管径焊接资质,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问题,在监理例会上也向业主做了自我检讨,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小管径管子焊接,尽快聘用具备资质的焊工。

施工单位也很重视,随即开始寻找具备资质的焊工,但由于此类焊工数量少,出价高,一直未谈妥,小管径管线焊接自此停工。

一转眼,两周过去了,化建公司接到质量监督站通知,小管径角焊缝可以焊接。

施工单位当时很高兴,我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会儿能焊,一会儿不能焊,依据是什么?质量监督站是参考了哪本规范而自己却不知道?我抱着试试看的
心理翻开《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 Z6002-2010),因为我知道关于焊接资质的要求是出自这本规范,当翻开第25页时,赫然列着以下表格。

这个表格说明,对于对接焊缝,当管线外径小于25mm时,焊工需要小管径焊接资质。

当我再往下看,又出现一句话:手工焊焊工采用对接焊缝试件,经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除其他条款规定需要重新考试外,适用于角焊缝焊件,且母材厚度和管径不限。

这句话说明,对于角焊缝,管径不受限制,小管径角焊缝焊接不需要小管径焊接资质。

当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怪自己学艺不精,看规范不仔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任何关于工艺管线施工的要求都有规范依据,它没有那么的高深,就藏在规范条文的字里行间;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是因为规范看的多了,现场经验多了,但权威也有糊涂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信他人,而要学会质疑,学会从规范中寻找答案。

三、合理化建议
(一)现场各专业配备相机一台
由于最新的资料归档要求,监理资料中应包括影像资料,同时影像资料也是工程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各现场基本都只有一台相机(手机虽亦可拍照,但照片的传输存在各种不方便),导致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巡检时发现问题不能及时留下影像资料。

就我个人而言,也仅仅会抽某一天拿着相机到现场拍照,以便做周报用,所以建议各现场各专业配备相机一台,项目结束即归还公司。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鉴于我部门人员平时都分散在各个现场,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交流不方便,建议公司建立一个网上的信息共享平台,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设置适当的奖惩制度,大家可以将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最新的规范、有用的文件、方案、细则、经验体会等进行分享,以便互相借鉴和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