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墙抹灰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外墙抹灰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2
材料配合比
检查砂浆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砂必须为中、粗砂且应过筛(筛孔不大于5mm要求无杂质,含泥量不大于2%
3
檐沟抹灰
檐沟抹灰前检查檐沟是否存在渗漏点,发现后应在抹灰前修复
檐沟排水坡度、截面积、落水口500mm范围内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
墙身底层抹灰
抹灰时间控制:使用基层界面剂时,应按界面剂说明书控制抹灰开始时间;抛浆的浆体与基层粘结牢固,以手掰不动为准
在抹灰面层刷108胶水一道(按1︰5配制);抹3-5mm砂浆,在砂浆初凝前用蘸水海绵按同一方向擦除砂浆面层水泥浆,露出均匀的砂粒
砂浆终凝后12小时内开始喷水养护
验收
1
质量验收
检查抹灰面的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3mm;阳阴角线应顺直
2
空鼓检查
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全面检查墙面的空鼓情况,发现空鼓应做出标识,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3
加强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层不同材质交接处的加强处理:使用300mm宽钢板网或钢丝网,加强网的铺贴应平顺和基层结合紧密
4
界面处理
砼表面界面处理:用刷浆、抛浆、喷浆或涂刷界面剂等方法,提高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力
过程控制
1
清理、湿润
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浮浆、夹模等杂物;提前24小时浇水湿润,使基层融水深度为8-10mm
5
墙身面层抹灰
提前浇水湿润,清除基层表面的松散砂浆
检查面层砂浆的配合比,要求面层砂浆强度不高于基层砂浆强度
抹灰层厚度控制在8-10mm,留茬部位尽量在阴角处
抹灰完成后应自检:墙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外墙涂料分色条及分格条:在立面上涂料分色处,预埋10mm宽湿杉木条,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顺直,待木条干燥后将木条拉出;抹灰面积过大时,应加设分格条,分格条的定位应与设计沟通确定,施工工艺同分色条
对砂浆的运输通道范围内的门、窗框、护角等应做重点防护
9
养护
监督施工单位的养护工作是否到时位;夏季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抹灰面层表面湿润,冬期施工时应有防冻措施;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10
外墙面细拉毛工艺流程
验收抹灰层,要求墙面无空鼓、裂缝,平整度、垂直度及阴阳角方正均满足规范要求
材料准备:砂选用平均粒径为0.5-0.8mm的中砂,并且洗净;砂浆配合比为1︰3
外墙抹灰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单位工程名称: 部位:
检查(管理)项目
控制标准内容
事前控制
1
基层验收
主体已验收合格,胀模、夹模、铁钉、铁丝、孔洞、露筋等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修复完成,外墙脚手眼、支模洞已填实
2
材料验证
检查水泥、界面剂、外加剂、加强网(纤维网或钢丝网)等原材料的合格证及复试报告,砂应为中粗砂,铺贴前应对基层进行找平
一次抹灰厚度不得大于15mm,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5mm时,应采取满铺加强网等措施
底灰应用木抹子搓毛或扫毛,完成后应自检:墙面是否平整、垂直、阴阳角是否方正
不能使用隔夜灰或落地灰,砂浆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
底层抹灰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灰饼、标筋及护角
抹灰完成24小时后,开始喷水养护,保持砂浆表面湿润,防止失水过快产生空鼓、裂缝
离低屋面、阳露台、空调板、出屋面构筑物等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屋面)的面层抹灰不得粉刷到底,应留有300mm高度待防水完成后再粉刷面层
6
线条抹灰
线条顶部排水坡度宜为6-10%,线条阳角应拉水平通线做护角,平直度偏差不大于3mm
滴水线:线条底线应做滴水线,按《滴水线(槽)施工处理要点》执行
粉刷厚度大于30mm时,应张挂钢丝网,防止出现裂缝或抹灰层脱落
过程控制
7
门窗套线条
应先用1:3水泥砂浆做护角,同层窗顶(楼梯间除外)的护角标高应相同;同一类型的窗套线条应尺寸一致
门窗框的安装质量已验收合格,门窗框的保护工作已到位;割除多余的发泡剂,清理临时固定的木楔等;用1:3水泥砂浆灌实门窗框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外墙加强网预留100mm左右长度翻包至窗框边,以防收头开裂。窗框四周抹灰做5×8打胶凹槽,底部做成R角。
窗套线及外窗台板排水坡度宜为6-10%,顶标高宜低于窗框下口5-8mm
洞口二次抹灰收头同内粉,但要注意外墙防水砂浆要压框3~5mm,保温砂浆要跟至窗框边
抹灰完成后应立即清除粘在门窗上的砂浆
8
成品保护
检查门、窗框的保护措施是否到位;严禁在窗框上搭设跳板或施工过程中踩踏窗框
在抹灰施工区域减少交叉施工,防止抹灰面层被损坏或抹灰层受到振动产生质量缺陷抹灰时应注意对上道工序成果的保护,产生污染后应及时清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