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信息窗2 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选择的特点,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直观,掌握判断方法,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借助统计图可以表示和交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经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追问:这三种统计图又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晰的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呢?
预设:应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板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奥运奖牌榜中隐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第27、28、29、30届奥运会的奖牌榜。

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四幅图片中,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
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

(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
获得的金银牌情况。

(3)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
变化情况。

……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⑴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
⑵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是怎样的?
⑶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


根据信息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中的数据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预设: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追问:你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吗?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上面问题中的一个,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提示:(1)先独立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2)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3)小组内交流个人体会
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独立完成并交流,教师适时进行辅导。

三、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问题:你想解决哪个问题,
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比
较好呢?
预设:(1)我想知道中国
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
获得的奖牌情况,选择统计表
进行分析。

质疑:通过用统计表表示数据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统计表能把我国代表团四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汇总在一张表格上。

清晰、明了地反映每一届奥运会获得各种奖牌的多少及变化情况。

(2)我想知道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谈话:第30届奥运会奖
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
银牌情况,也就是获得金银
奖牌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复
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
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金、银牌数量的多少
(3)我想知道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选择复式折线
统计图来表示。

质疑:为什么要选择复式折
线统计图?
预设: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
观地反映出第27—30届奥运会
中美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
情况。

中国的金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美国金牌数在减少,可以看出中国体育越来越强盛。

(4)我用扇形统计图能很清楚地表示出第30届奥
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
关系。

通过扇形可以清楚的看出各奖牌占总量的百分比
是多少。

2. 欣赏统计图,感受不
同的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
来的方便。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
得到哪些信息?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经历了上面的解决
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统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进行解释、判断和预测。

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多少,选择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要不仅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要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要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选择扇形统计图。

这样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和整理,最终解决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1
(1)黎明小学教师年龄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
2003年和2012年教师年龄情况
吗?
习题处理建议:
①因为是统计2003年和2012年的教师年龄情况,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②统计表中占的百分比,在画图时应该把百分比画成条形统计图。

③学生完成统计图并且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的感想。

(2)黎明小学教师学历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你能用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教师中专和专科学历的变化情况吗?
①描述教师中专和专科学历的变化情况可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完成统计图之后再描述从2003年到2012年,中专学历人数与专科学历人数的变化趋势怎样?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②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2.某调查组分别对喜欢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消费者的年龄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
(1)如果要描述喜欢快餐的消费者各年龄段的人数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把下图补充完
整。

(1)如果要描述喜欢快
餐的消费者各年龄段的人数
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把下图补充完
整。

(2)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喜欢西式快餐的
消费者的年龄情况,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把扇形
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3)如果西式快餐店计划在节日里组织促销
活动,应优先考虑哪个年龄段的消费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分析,再做出合理的选择,然后集体交流评价完善。

3.根据右图中的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

(1)华源塑料厂塑料袋销
售量哪年最多?哪年最少?
(2)你认为该塑料厂销售
的变化趋势怎样?请分析这种
变化的原因。

本题重在引导学生读图,运用图中的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清晰的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⑴创设生活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理解并归纳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掌握会更有利于学生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

⑵注重旧知复习,理解抽象概念。

复习旧知,为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导向,同时降低新授的难度。

这节课由于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大,为此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而老师给出更多的重要问题并准备不同的绘图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图并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认识到借助统计图可以表示和交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用建议:本节课的教学,要留给学生时间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需要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在教学时是直接由情境导入好,还是采取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学习方法好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