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押题】专题08 核心人物(8)科学技术人物-2019高考语文作文核心素材快速积累

【押题】专题08 核心人物(8)科学技术人物-2019高考语文作文核心素材快速积累

2019高考核心素材积累
——核心人物(8)科学技术人物
【分类说明】
科学技术人物即“科技人员”,是指掌握某种专门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的人,包括各种专门的科学
技术人才。

在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科学技术
人员的社会地位,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各种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充分
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

在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就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提
高科学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科学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并为科学技术人员的合理
流动创造环境和条件和发挥其专长等等诸多方面都作出规定。

【重要人物】
袁隆平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说,“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华罗庚
江苏人。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
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读完初中后曾退学去当店员。

茅以升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20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
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大胆推行“致知在格物”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他开创了“通过先生来考学生”的启发
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反对灌输。

叶至善
1918年2月24日生于江苏苏州。

其父叶圣陶。

叶至善是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

他主持少儿刊物如图书的编辑工作的五十多年中,努力揣摩孩子们的口味,注意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用文艺的笔调来写科普,希望使孩子们喜欢读、读得懂。

邓稼先
安徽省怀宁县人。

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钱三强
浙江湖州人。

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于1937年奔赴法国,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8年回国。

50年代中期,他带领一批科学家,着手为新中国建造原子弹。

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竺可桢
浙江绍兴人。

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求是”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的院名,也是竺可桢为浙大制定的校训。

李四光
湖北黄冈人。

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王选
籍贯江苏无锡。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薇薇安·索伦
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与同事在对一个9万年前的骨骼进行DNA测序时,协助做出了2018年度最出人意料的发现。

他们发现该骨骼来自于尼安德特人母亲与已经灭绝的丹尼索瓦人父亲的后代。

曹原
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助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最终实现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的提高。

Barbara Rae-Venter
开放数据是Barbara Rae-Venter的工作重心,她通过公开的基因组数据,协助警方逮捕了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犯下数起凶杀案的“金州杀手”(Golden State killer)。

吴文俊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男,中国浙江省嘉兴市人,数学家,数学史家。

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1919年生于上海。

193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三年级时,由于武崇林讲授的代数与实变函数论,使吴文俊对于现代数学尤其是实变函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下刻苦自学,反复阅读几种著作,在数学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集合论及实变函数论的深厚基础后,吴文俊进而钻研点集拓扑的经典著作(如F.豪斯多夫(Hauseorff),W.H.杨(Young)等人的名著)以及波兰著名期刊《数学基础》上的论文,进而学习组合拓扑学经典著作。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195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9年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名誉所长。

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