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高一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据此回答1~3题。
1.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3.C区域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过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下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 4.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④D.② B C.③.① A )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5(.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A - 2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6.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8.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9~10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读图,完成20~21题。
.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9 - 3 -.科技水平.原材料.劳动力 C D A.市场B .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10 .原材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A.劳动力题。
读下图,回答11~12)11.下列能反映图中①的事例是(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B.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集聚C .体积小、质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间的集聚D)12.下列关于图中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 (.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A.一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简单,通过过程③,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B 如鞍山钢城C.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通过④发挥不同地方区位优势,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D.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⑤,形成了工业重镇题。
13~15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地乙口迁入出甲地人口人迁)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13. B.从亚洲迁往拉美 A.从北美迁往拉美D.从欧洲迁往非洲 C.从非洲迁往西亚)1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B. 从河北流往山东从湖南流往广东A.从湖北流往重庆 D. 从新疆流往内地C.)(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15.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 - 4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题。
~18读图完成16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I16.阶段)(.气候优越.地形平坦 B A D.距城区近.水源充足C .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17 是 B.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C.城市人口的增加) ( 18.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D.冬季.夏季 C.秋季 A.春季 B个啤酒7右图为美国施特罗公司的生产空间格局。
该公司有位于全国不同地区的题。
19~20厂,所生产啤酒占有全国10%的啤酒市场。
读图判断)主要原因是(19.该公司在全国建立多个啤酒厂的B.接近优质酿酒水源 A.接近啤酒原料产 D.接近铁路枢纽和航空港 C.接近消费市场20.与该工业部门的分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口分布 B.民族分布 A .农业分布 C.高技术产业分布 D ~22题读右图,回答21) ( .本区域最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成因是21 B.地势低平 A.市场巨大.加工能力强 C.海运便利 D)( 22.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B.气温偏低.降水稀少 A .运输距离较远 C.劳动力不足 D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读 2423图完成~题。
- 5 -)23.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的变化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化学工业.纺织工业 BA .电子工业.钢铁工业DC).图中反映出的这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是( 24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A.原料地的吸引力一直很强 D.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C.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2625~下图中的数字序号分别代表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四国,读图回答题。
) .①国重要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 25 B.九州岛“硅谷”A. D.圣保罗C.班加罗尔.③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除了人26才、交通、环境等因素外,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还有(政策 B.水源A. D.动力C.原料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读中国人口变化图2827)率,完成~题。
- 6 -2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低—低”模式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8.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出生率高D.城市化进程快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形成新的运营模式。
完成下题。
29.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政策支持 D.地形改善.新的运营模式30 C B.增加销售环节.依赖信息联系 D.增加销售成本.增加产品库存A 31.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④提高老龄化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①提高人口迁出率人口比重.③④D .①③ C BA.②③.①②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2.分)(22- 7 -下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
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1)描述图中A8分)(2)指出该国乳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分)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
(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3(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材料一。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下图)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下图) - 8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
(4分)(3)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4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
“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 9 -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
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1)川企产品利用“蓉欧快铁”出口,请分别指出其相对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的突出优点。
(6分)(2)一列载有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的“蓉欧快铁”奔驰在途中,判断列车的运行方向,并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该列车终点站所在地区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
(6分)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0 -B DCD A 1-10: D D B B A;:A C C A C;C B D C A 11-20A DC C C A 21-31:A B CD B;综合题二. 41500毫米),季节分配均匀。
(分)(1)(7分)A地年降水总量多(超过32. 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受海洋影响大。
(3分)分)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环境良好,奶源品质好;河2)(5(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便于产品的运输。
分)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崎岖,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温带海(33() 3分)洋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分)2;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101)(分)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33.(润(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2)(4分)原料(2分);鲜果不便长途运输(2分)。
(3)(8分)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34.(1)比航空运输费用低,运量大,比海洋运输时间短(2)自东向西。
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