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伤口敷料的临床应用

现代伤口敷料的临床应用

• 透明薄膜类敷料
• 水胶体类敷料
• 水凝胶类敷料
• 藻胶类敷料(藻酸盐敷料) • 泡沫类敷料(海绵类敷料) • 抗感染敷料
透明薄膜类敷料
透明薄膜类敷料
成份:聚氨基(PU)甲酸乙酯或聚乙烯构成的薄膜
作用机制——
• 氧分子及少许水蒸气可自由通透,有效防止细菌及异 物通过 • 不透气,维持伤口湿润,促使上皮细胞增生及游移
• 嗜酸性筋膜炎病史近2年
病 例3
一周后
病 例3
二周后
三周后
一个半月后
二月后
二个半月后
三个月
病 例4
• 女性、41岁
• 背痈 • 糖尿病
病 例4
病 例4
病 例4
病 例5
• 男性、69岁 • 结肠癌术后化疗
• 拒绝接受PICC置管导致药物外渗
两天后
病 例6
• 男性、34岁 • 手外伤
60
藻酸盐类敷料
优点——
• 提供湿性愈合环境 •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止血 • 溶解坏死组织,感染伤口 • 吸收渗液量是自身重量 17-20倍 • 填充腔隙、瘘管、窦道等
缺点——
不能用于干痂伤口;
无粘性产品需要二级敷
料固定
渗出液量大且深度瘘管
性伤口,不易清除残 留的敷料
高渗盐敷料
成份及原理:含结晶的高渗性氯化钠的无纺纱布 敷料,敷料吸收伤口渗液直到等渗
优点——
• 提供高渗环境,有利于细菌及坏死组织清除
• 可以顺应伤口轮廓,易移除,降低水肿
缺点——
• 不能用在正常肉芽组织;不能用在干性焦痂伤口 适用于大量渗出物的感染或深腔性伤口
如窦道、压疮、下肢溃疡
病 例1
• 化学性烧伤—工业火碱
能使用
水胶体敷料

适用于表浅和部分皮层损伤的伤口


二到三期的压疮
小到中量的渗液伤口
黄色腐肉伤口
也可作为外敷料使用
水胶体类敷料
PICC 套管针
锁骨下静脉插管
水凝胶类敷料
Hale Waihona Puke 水凝胶类敷料成份:由羧甲基纤维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 清除容易,不会粘连伤口
•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 湿润伤口,加强自体溶解之扩创成效 • 填充窦道及腔隙类伤口 • 感染性伤口可使用 缺点——
泡沫银离子敷料接触伤口渗液 时,敷料中的银离子会被渗出液中 的钠离子置换而释放到伤口床,达 到抑菌作用
缺点——
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
个月;
不能用在对银过敏 和需磁共振检查时
• 溶解坏死组织 • 快速大量吸收渗液
•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的患者;
含银敷料
• 适用于各种伤口局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将银离子敷料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结果显示能有 效控制糖尿病足创面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 再生,糖尿病足创面的平均痊愈时间缩短
涂抹过多容易造成
伤口浸渍;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 肤上;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 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
水凝胶类敷料
作用机制——
• 促进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达到自体清创的效果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部分皮层或全皮层损伤伤口 • 有黄色腐肉或黑色坏死的伤口 • 少到中量渗液的伤口 • 烧伤和电疗引起的损伤
伤口敷料的产生与沿革
• 1972年Rovee证实干净没结痂的湿润伤口,其 上皮移行增生速度较快
• 1982年亲水性敷料开始运用 •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研制开发交互式湿润疗法 • 今日更多的现代敷料提供选择
理想敷料的特性
无粘性
阻碍细菌入侵

保护伤口,避免进一步
受损
吸收渗液并保持伤口
• 男性、22岁 • 已受伤两周 • 右脚腕部,4.5cm×3cm
病 例1
09/06
09/16
09/20
9/25
病 例2
• 外伤 • 左膝部皮下血肿感染 • 行切开引流
• 男性、32岁
病 例2
9/24
9/26
10/8
10/28
11/03
11/08
病 例3
• 男性、30岁 • 下肢慢性溃疡 • 外院治疗近三个月
水胶体敷料
优点——
•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 吸收少到中量的渗液 • 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生长 • 溶解坏死组织,预防瘢痕形成 • 保温、保湿、防水、舒适 • 减少换药次数

缺点——


易因热或摩擦而软化、变形
伤口残留敷料,会产生异味 边缘下方易出现渗漏、皱缩 现象,分泌物渗漏可导致皮 肤浸润,不适用于渗液多的 伤口 周围皮肤脆弱、感染伤口不
藻酸盐类敷料

适用于表浅到全皮层损伤的伤口
三、四期压疮
有中到大量的渗液的伤口
癌症伤口
黄色腐肉、感染性伤口 瘘管、窦道和潜行 易出血的伤口
泡沫类敷料
成份:高分子材料(PU)发泡而成
优点——
• 高舒适度、容易撕除,不伤皮肤 缺点——
无粘性产品需要
•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 吸收多量渗出液
透明薄膜类敷料
适用于保护伤口免受外来污 染,如静脉留置针部位 小面积浅层烧伤、撕裂伤等 表浅伤口,渗液少或无时 一、二期压疮 与水凝胶配合使用在黑色坏 死或黄色腐肉伤口作二级敷 料使用
水胶体敷料
主要成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根据水胶体敷料的外形,可分为三种类型: 糊型、粉末型、薄膜型
水胶体类敷料
湿润


不需要频繁更换敷料
物美价廉
无毒和不过敏
舒适


容易得到的敷料
保存期长
理想敷料的特性
理想的敷料应满足生物学、患者、 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需要
满足生物学需要
• 湿润环境
• 吸收渗液 • 保持温度 • 维持适量血运和氧分 • 保护组织
• 防止感染
满足患者需要
加速愈合 换药无痛 缓解疼痛 减少换药次数 无异味 可洗澡 无明显异物感 不影响外观 价廉
现代伤口敷料的临床应用
造口治疗师 张文华
前 言
生理盐水 纱布 伤口的 评估
对的时机 慢性感染 选择对的 伤口 敷料 敷料的基
医疗成 本低
本认识
物理式清 创过程
需要大量 的人力与 时间
伤口敷料的产生与沿革
• 早在18世纪以前,人们便使用天然物品作为伤口敷料 • 18世纪末,巴斯德的细菌学研究提出无菌观念与细菌感 染控制观念,开始了使用干敷料盖住伤口.即“干燥伤口 愈合”观念
新型敷料的应用
• 与传统敷料相比新型敷料更换频率更低,节省了人力
• 新型敷料的价格较传统敷料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其广泛应用
• 合理选择敷料是伤口护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 建立在对伤口和患者进行准确充分评估、掌握敷料 特性,并结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59
提 示
• 没有哪一种敷料具备所有理想敷料的特点 • 没有哪一种敷料适用于一个创面的各个阶段 • 应根据具体的伤口状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自溶性清创
藻胶类敷料
藻酸盐类敷料
成分:天然海藻植物里提炼出来的天然纤维敷料
巨噬细胞受凝胶和藻酸钙
离子交换 ( Ca++ <=> 2 Na+ ) 离子交 换 二层固定敷 料 凝胶形成 膨胀过程
的纤维激发而活化,协助 去感染和去结痂的物质
促进生长因子释放
刺激血小板的黏着、凝集 在1-2min内完成止血
伤口敷料的产生与沿革
• 1958年研究者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 溃的伤口愈合速度加快
• 1963年Hinman和Meibach发现适当湿润伤口比干燥 伤口愈合速度较快 1971年第一块商业封闭敷料的问世源于护理实践, 称之为“Opsite”(施乐辉) 更新了伤口护理的理念;替代了传统的纱布敷料
二级敷料固定;
不透明,不方便 观察伤口
• 减少渗漏及浸润对伤口的影响
• 可长时间使用
泡沫类敷料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部分皮层或全皮层损伤的伤口 • 三、四期压疮 • 疼痛伤口 • 中到大量渗液的伤口 • 周边皮肤脆弱的伤口 • 肉芽过长的伤口
抗感染类敷料
银离子敷料
高渗盐敷料
含银敷料
优点——
• 释放银离子杀菌,控制感染
满足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
减少换药工作量
操作简便、易清创 有利于愈合 易观察 容易储存 安全性好
敷料选择的原则
• 依伤口分期与状况选择敷料
• 依循伤口愈合程度变更敷料
• 尽可能选择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最 便利的敷料 • 依个案经济状况及医疗成本效益作为考虑
新型伤口敷料的分类
• 常与水凝胶合用,促进黑痂及坏死组织的溶解
透明薄膜类敷料
优点——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有效固定,无需第二层敷料 防止液体进入,可沐浴,伤口不被大小便浸渍 顺应性好,可固定在关节及易摩擦的部位
缺点——
吸收渗液能力差;不能用于死腔或深部腔洞伤口 撕除时会造成新生上皮细胞组织受损 周围皮肤脆弱或感染伤口不能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