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很多教改的弄潮儿已经经过探索、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了解和观摩了这些教学模式后,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我想,构建高效课堂绝对不是分分小组、写写学案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就能实现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至今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其首要任务。
何谓高效课堂?北大钱志亮教授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学,并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很多教改的弄潮儿已经经过探索、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了解和观摩了这些教学模式后,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我想,构建高效课堂绝对不是分分小组、写写学案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就能实现的。
今天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自己对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首先,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
(1)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意识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民主意识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吃苦意识
要想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师必须要有吃苦意识。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等于老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
高效课堂,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在备课、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学情分析、课后督导等各方面花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
二、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
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初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
同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老师处理的好,有的老师处理起来就困难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钱志亮就教授给出了我们几种参考的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课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2)教师要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要想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
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
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
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教师有个性的课堂语言,处理文本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
(3)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
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的意识。
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
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功夫。
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
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
有谁不喜欢呢?
三、确立大语文观,以课堂带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应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相配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念,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此理念,我想同步推行许多学生喜闻乐见且卓有成效的语文活动非常重要。
1.读名著及名人传记系列活动。
开展“读名著及名人传记”活动,学生们利用大阅读课及课外边角时间潜心阅读大量名著,如四大名、鲁迅、朱自清、老舍、余秋雨等名家的散文著作,凡尔纳科幻小说,《哈利波特》等,在阅读中,让同学们拥有一双双穿越时空的眼睛,,与历史、与思想者对话,倾听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享他们的思想与智慧,也享受到自我超越的美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描绘着自己的人生前景。
在此基础上,每人写读后感。
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只对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也能起拉动作用。
2.自导自演课本剧。
在课外活动中,可让学生自发组织,自己编剧,自己导演,自己做道具,表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盲孩与他的影子》、《石壕吏》、《卖油翁》等。
课本剧可以融对话、舞蹈、朗诵、歌唱、音乐为一体,这样语文课文就不再是一些文字的化身,在文字的背后都隐藏着鲜活的生活,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
原来这么生动。
3.组织“文学社”。
成立文学社,举行多种活动,由文学社员自编社刊,给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平台。
文学社的成立无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学生们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4.展示自我。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可充分利用多种时间与空间展示学生的语文才能。
除文学社刊外,推行“走廊文化”。
走廊的墙壁上分隔出许多区域,“文苑风景线”、“我的地盘我做主”、“精彩习作”、“感悟生活”“我班的趣事”等贴满了学生自己的及自己喜欢的作品。
如手抄报、画作、作文习作、学习方法等。
多种方式语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基础教育研究》《高效课堂6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