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苟永爱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苟永爱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郭城初级中学苟永爱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

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有革新意识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

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

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

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1.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

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
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

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

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

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

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2.多样导入引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

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死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
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