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考语文一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达成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的行动共识以缓解冲突或整合利益、实现公共目标、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结构、过程、关系、程序和规则的体系性活动。

从理论逻辑角度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是将国家作为一种兼具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的存在来认知,前者将“国家”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后者则将“国家”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问题的“透镜”。

从实践逻辑视角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是要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建立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其基本的方向是导向复杂现代性的国家治理,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以系统性池回应因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治理变量重大调整的治理生态在权力运行、议题遴选、机制创设、资源整合乃至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深刻嬗变。

具体而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呈现为四大层面:一是作为治理主体的国家逻辑。

现代化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党、政、企、社、民、媒等都需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但同时,各个主体不是拉象的,而是有现实区别的,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就我国治理体系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这种领导职责来源于公众,并始终受到公众的监督。

二是作为治理对象的国家逻辑。

治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并非单一或片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都要且必须纳入其中,亦即国家的一切公共领域、公共活动、公共事务都是治理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治理”就是“治理国家”。

三是作为治理运行机制的国家逻辑。

合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构成了治理体系的基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是作为治理结构的国家逻辑。

治理主体、对象及其依托的制度基础不是相互分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

我们不能仅单个地或局部地把握治理体系,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整体来看待。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国家治理体系既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国家治理的各类构成要素,更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选自陈进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种体系性活动,它的主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民众。

B.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体可以在管理日常事务、调控资源、履行权利等方面达成行动共识。

C.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认知,会将“国家”看作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以追求秩序为第一要义的实体。

D.从实践逻辑视角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是方法,建立包容性政治体制是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论证思路清晣,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形成了先总后分的结构特征。

B.第二段用“透镜”比喻“国家”在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问题时所起的作用。

C.文中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的治理运行机制的系统整体性。

D.在论证作为治理结构的国家逻辑时,引用学者相关论述使“洽理主体、对象及其依托的制度基础是紧密联系的”这一观点,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体现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部要求。

B.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就其基本方向及作用前言极具实践性。

C.“国家治理”就是“治理国家”治理对象的两个特征是国家的和公共的。

D.不同的主体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先进性、纯洁性、代表性,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肩负着领导职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晨,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医学目的、医学模式变革。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廉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世卫组织的这一论断,恰恰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一致。

”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本质上是健康医学的先驱: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预防疾病思想,是一套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

“这种学特色和优势契合了当前的医学发展需求,这也是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基础。

”目前,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分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简便验廉”著称的中医药,成为受人追捧的养生保健方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0月29目《中医药越来越“国际范儿”》)材料二:伊朗有位“洋中医”阿米尔•胡曼•卡扎米,现任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学位,主攻针灸临床。

现在,他不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还在北京、德黑兰等城市出诊,用手中的银针医治了众多病患。

同时精通中医的他对这两种医疗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些病,比如感染,最好用西药进行治疗;有一些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等,主要用西药治疗,但将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慢性病、神经性疾病、疑难杂症等西医已经没有明显疗效的疾病,中医却往往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医良好的疗效征服。

2019年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每年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有70多个国家设立了中医学院或针灸学院,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疗法,其中,18个国家已经将其纳入医保体系范畴。

(摘编自人民网12月17日《洋中医胡曼:将针灸作礼物送给世界更多患者》)材料三: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全世界都在研发新的抗疟药。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迪,最终发现了青蒿素。

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世界了卫生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的良好成效,让世界看到了中药的“能耐”。

美国耶大学的研究学者从中药古方中萃取芍药、黄岑、甘草、大枣等4种植物的有效成分,重新组合后制作出效果稳定的抗病药。

日本的一项研究证明,黄芩对骨髓瘤胞有抗増殖作用。

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汉方研究机构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韩国也成立了汉方药专门研究机构。

在欧洲,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已经有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进行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与尝试。

(摘编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月9日《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让界看到了中医药的魅力》)(1)下列不属于中医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的一项是A.对一些西医没有明显疗效的慢性病有康复效果。

B.日本研究证明黄岑对骨髓瘤细胞有抗增殖作用。

C.世卫组织推荐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用于抗疟。

D.耶鲁大学萃取植物有效成分用于制作抗癌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医学的目的、医学模式的变革,当代医学应以人类的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B.中医药学强调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积极预防疾病思想,与当前医学以人类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发展震求是相契合的。

C.胡曼精通中西医,他认为主要用西药治疗的疾病:比如感染、心脏病、糖尿病等,如果中西医结合则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D.在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的背景下,屠呦呦受我国中医药古籍的启迪,发现了全新抗疟疾药物青嵩素。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断发展的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

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

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

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

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

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绣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

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篷上。

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

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

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

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