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发展分析

中国能源发展分析

中国能源发展分析
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

目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能源资源品种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

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

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建设不断加强,能源效率仍然较低。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生产和使用仍然粗放。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结构需要优化。

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处于基础性地位。

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比重上升至76.7%;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

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水能资源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

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

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生产增长很快,煤炭增长尤为迅速。

此外,SO2、烟尘、粉尘、nox以及CO2排放量也有所攀升,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难度。

资源赋存分布不均,地域性分布明显。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着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经济成本消费过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

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为解决上述能源问题,必须改变现有能源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可以大大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改善环境。

新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

新能源产业是指与开发利用新能源相关的各类产品和生产服务部门,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可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减少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新能源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增加工作岗位,促进经济增长。

大力发展新能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风能。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

2011年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持续每年10,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二是大力发展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达现有规模的十倍。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

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

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五是大力发展氢能。

在氢能领域,中国着重要解决的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虽然这方面的技术已有突破,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对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进行改进、提升,使产业化技术成熟。

中国将加大对氢能研发的投入,以提高中国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方面的水平。

六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达50亿吨左右。

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到1,300万千瓦。

总体来说,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

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

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