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文学界迅速繁荣,保守思想压迫的文学界绽放出巨大的活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随着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当代诗歌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当代诗歌的出现并非偶然性事件,是文学潮流的需求,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文章首先对我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而为我们学会如何鉴赏中国当代诗歌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纵观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思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当代诗歌;鉴赏;方法准确地说,自新中国的成立起,我国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即属于中国当代诗歌。

当代诗歌的出现并非偶然性事件,是顺应世界文学潮流而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推进的文化产物,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诗歌和心灵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优秀的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大众的心理,也因此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大众心理留下印痕。

诗歌总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浓烈的情感性以及深刻的启示性,它能够巧妙地将情感宣泄、延续以及收结。

中国当代诗歌也是如此,韵律性的降低使得它与旧体诗有着许多的不同,但从格律诗向自由体的转变,依然使得中国当代诗歌的韵律能够通过一种近乎音乐性的形式得以表现。

也正是由于中国当代诗歌与传统的诗歌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容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才使得我们重新探讨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思路具有了必要性。

实际上诗歌鉴赏与文学鉴赏与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一个方法的问题,掌握了这件事情或者这一类事情的方法,就非常容易做好它,反之则往往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因此,要从中国当代诗歌中发现更多的美,就必然要学会采用何种方法来对其进行鉴赏。

一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述当代诗歌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该阶段被称做建国初诗歌创作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至今,被称做新时期诗歌创作期。

其中在第一个创作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围绕新中国成立这一时代背景,歌颂新中国、歌颂共产党、歌颂伟大领袖毛泽东、歌颂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著名当代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也有所转变,诗歌创作越来越成熟,作品的风格也日益多样化,并且以单纯美和朴素美作为诗歌创作的主要追求目标。

艾青的诗歌作品风格明朗,可以将情充分而又自然地融入到景当中去,寓情于景,情景融合,比较擅长使用象征以及暗示等创作手法,可以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借助事物本质与表象来抒发内心情感,进而揭示深刻的生活内蕴,诸如《我想念我的祖国》、《礁石》、《春姑娘》以及《西湖》等都是艾青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诗歌作品,并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还出版了《欢呼集》、《宝石的红星》以及《春天》等诗集。

当代著名诗人闻捷的作品取材面广,用词优美,形式多变,主要以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及美好爱情的赞美为主题,《我思念北京》《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等都是其所创作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当代诗人梁上泉诗歌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取材灵活且宽泛,拥有精巧的构思,比较擅长使用描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作品中语句凝练,对景对物的刻画形象且生动,风格明快,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高原牧笛》及《蝴蝶泉》。

雁翼的作品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部分作品主题为战争,另一个主题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称赞。

雁翼同样比较擅长使用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其创作的诗歌充满激情,其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有《在云彩上面》。

郭小川、李瑛、严阵、贺敬之以及张志民等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著名诗人。

一些诗人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对诗歌意境予以了高度关注,另外一些诗人则结合当时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所创作的作品中融入了明显的政治色彩。

郭小川的《林区三唱》以及《厦门风姿》等作品当中,对辞赋的特点予以了借鉴,并创造性地使用了长廊句式,标新立异,被称作“新辞赋体”,引起了广泛关注。

贺敬之在《回延安》这部作品当中频繁使用排比、夸张、比兴以及对偶等修辞手法,借此对内心强烈的情感进行全面抒发,将对母亲延安所怀有的浓厚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我国的当代诗歌领域自新时期之后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诗人有艾青、白桦、公刘以及流沙河等历经坎坷和沧桑的老一代诗人,还有杨牧、雷抒雁以及张学梦等“文革”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批诗人。

诸如艾青的《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公刘的《为灵魂辩护》、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等作品都极具特色,饱含鲜明的现代主义诗风。

顾城、舒婷、徐敬亚、梁晓斌、杨炼以及王小妮等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也充分体现出浓厚的现代主义倾向,这批新时期的青年诗人所创作的作品拥有深沉的情感基调,张扬的个性,将自己内心予以了真实展现,对自己真实感受予以了再现。

这批诗人所创作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顾城的《永别了,墓地》、《远与近》等,这些新时期成长起来的诗人作品被称作“朦胧诗”。

在这批诗人之后成长起来的更为年轻的一代诗人被称作新生代诗人。

大陆当代诗歌百花齐放,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港台诗人也迅速成长起来,比较著名的有舒兰、余光中以及白荻等,其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借助诗歌创作将内心对祖国所含有的深切情感以及强烈的中国情结予以抒发,深入细致地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进行了描写,文字朴素,情感真实浓烈,意象清新,受到业界人士及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创作出《乡愁》以及《春天,遂想起》等著名诗歌作品,并先后出版了《舟子的悲歌》以及《白玉苦瓜》等十余部诗歌集。

舒兰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直白的用语,独特的结构,意象新颖,情感丰富,《乡色酒》是其代表作;白荻出版了《天空象征》等诗集。

二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或者高级形式,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它显得更为严谨、更为纯粹,同时也更为精微。

尤为重要的事,在诗歌中,更加能够将作者的思想以及艺术技巧进行高度的融合,从而达到一种美的极致。

这是一种回旋者深沉的感情韵律,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生命光辉。

如同任何的事物其运动都有一般的规律一样,诗歌的鉴赏也有其一般的方法或者规律。

通过对古典格律诗以及现当代白话诗的大量阅读和思考,可以总结出这个一般的方法或者规律,能够用四个字进行简单的概括,即“情”、“理”、“象”、“力”。

1.感“情”要注意到诗歌中的感情是典型的深刻感情,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就是感其“情”。

诗歌本身就是抒情的一种高级文学艺术,抒情是诗歌质的规定,在抒情方面,诗歌比任何的表达形式都要具有优势。

而从本质上来看,诗歌更是完完全全的感情产物,无感情不成诗。

也正是由于抒情是诗歌质的规定,这就决定了感情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读者而言,其要了解的是,优秀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感情,其实都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感情,换而言之,诗歌传递的感情具有普遍性。

实际上,也只有具有普遍性的感情,才能够引起共鸣,进而激发出产生激动人心的力量以及与之相应的美学价值。

2.明“意”好的诗歌本身就拥有非常深厚微妙的立意,这种立意更多的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某种感悟。

比如,鲁藜在《泥土》之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种立意非常好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立意都非常的明确和明显,它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无理之理,虽然没有一种明确的立意,却蕴含了非常深厚而又微妙的意蕴。

比如,顾城在其《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种立意就很难轻易地了解,这需要深入地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并且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背景才能够理解出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蕴或者立意呢?意蕴或者立意,都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水乳交融,最后在诗中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的表现。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明“意”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知人论世,只有了解诗人本身所生活的时代、其写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依据对于诗人的性格气质的了解,再进一步推想在当时的背景下,诗人的意识会进行何种活动,才能够真正做到明“意”。

3.识“象”在任何的一种艺术样式的创造技术之中,都存在一个关键点,在诗歌艺术的创造中同样如此,而这一关键点就是“意象”,其创造是整个诗歌创作的核心。

由于诗歌不可能像标语与口号一样,直截了当地将情感或者思想宣泄,也无法像哲学或者政治般采用概念说理,更不能如历史著作一样平铺直叙。

优秀的诗歌必然会选择通过准确而且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这种情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意象呢?简而言之,包含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就是指意象。

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意是指情感意蕴,而象则是指客观方面的形象。

识“象”即指,要识别出物象和事象背后隐含的诗人情感意蕴。

意象中的核心就是表意的“象”,古人云“立象以尽意”,“立象”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意”。

4.知“力”叶嘉莹教授说:“本来我对诗歌的评赏,一向就主张应该以其传达出来的感发生命之有无多少大小厚薄为衡量其高下之标准。

”诗歌具有生命力,能够感发生命力,而真正的诗人,也总是在以自己诚挚的生命,深厚的学养,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之中,赋予诗歌以生命力,并且使得读者受到感染。

三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方法思路1.当代诗歌鉴赏要点第一,对于当代诗歌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色彩有充分认识,注意重点把握诗歌的抒情性特点。

相比较于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诗歌的抒情性更加强烈。

在生活中,外物的刺激通常不会引发诗人的情感波动,但一旦情感有所改变,就会通过事物来将内心情感抒发出来。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诗人会有将内心强烈情感充分抒发出来的欲望,乘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意境进行描述,借助饱满而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

当代诗歌和古代诗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情感抒发为主旨,对于诗歌而言,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抒情性,不管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是诗人宣泄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情感的途径,自然饱含情感,从这一角度分析,抒情性是诗歌必备要素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例如,郭沫若在作品《炉中煤》当中,用正在火炉中熊熊燃烧的煤来自喻,用年轻女郎来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将年轻女郎当做自己挚爱并且全力追求的对象,由此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祖国热爱的真挚情感。

对于这首作品,我们必须对这两个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对作品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诗歌中“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共出现了四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则共出现了两次,这种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饱满情感,因此,抒情性是我们在对当代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第二,简练而富有美感是诗歌语言的突出特点。

诗是艺术的语言,是最高、最纯粹的语言,诗人利用简洁、凝练并且富有美感的语言作为思想及情感的载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