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演示文稿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演示文稿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 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 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注意
•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 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 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 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 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 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 撼。
作用
•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
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体的运 用:
Hale Waihona Puke (一)用排比写人• 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 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 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 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 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 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 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 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 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 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 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 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律·长征》毛泽东 •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分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 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 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红苞来。 • 5.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
的太阳。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 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 • 2.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 3.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
窃私语。 • 4.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
躲藏藏。 • 5.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
•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 清楚明白.
•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 人深刻的印象.
•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注意事项
•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 的”“像······一样”“好比”“是”“变 成”“仿佛”“真象”·····等
•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 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 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 出作为例子。
•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 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 挑山工。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演 示文稿
优选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 用
定义
•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 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作用
•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
• (1):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歌》项羽 •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
十韵》杜甫 •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 (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 (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
(二)用排比写景
• 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 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 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 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 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 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 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作用
• 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更生动、形 象。
(1)把动物拟人化。
• 1.蜜蜂引路! •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 3.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 4.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5.溪水中金鱼悠闲地摇着尾巴游过来。
(2)把植物拟人化。
• 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 • 2.花儿随风舞蹈。 •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 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
• 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 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 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 浅薄和庸俗。
排比
定义
•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 三个或三个以 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 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 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夸张
定义
•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 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 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 饰或铺张。
作用
•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 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 读者的联想。
•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
•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 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 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 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 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 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 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 测而已。
•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 “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拟人
定义
•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 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 “太阳公公……”这就不是一个拟人句 )
• 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 “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 感情。
• 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